事实上,多年以来,包括多个院士团队在内很多科大师生,都先后走进高新区,将实验室的科技创新进行成果转化。而很多科大校友都将创新创业的落脚点,选在了全省首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合肥高新创业园。
科大院士团队创办量子产业“三驾马车”
2021年,合肥高新区率先发布《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努力打造量子信息科技“科研+产业”双高地。而“世界量子中心”的梦想,则起源于2009年,一批科大师生带着实验室里的小小“量子”,走进了高新创业园。当年,潘建伟院士团队的师生们,在园区的几间小办公室里,成立了国内第一家量子技术产业化公司,并得到了高新区从场地、政策、项目到示范应用的全方位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020年,国盾量子登陆科创板,成为中国“量子科技第一股”。
此后,与潘建伟并称为“量子GDP”的郭光灿、杜江峰两位院士的量子科研团队,也陆续来到高新创业园,分别创办了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两家企业。至此,三名中国科大院士的团队,开始在高新区致力于量子保密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并将企业发展壮大,形成了全国闻名的量子科技产业“三驾马车”,位于创新产业园之间的云飞路也由此被称为“量子大道”。
如今,在三家核心企业的引领下,40多家“真量子企业”在高新区集聚发展,进行研发和成果转化,其产品也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通信、金融等多个领域,一座“量子未来科技城”正在悄然崛起。
创新产品为“国家项目”提供科技支撑
除了“量子领域”的多家企业,还有不少科大校友在高新创业园里创新创业,将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开发成产品,将企业做大做强。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合肥富煌君达高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千眼狼高速视觉测量系统,则在火星探测着陆器模拟悬停避障试验中,为“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提供了重要测量数据。
“富煌君达是2016年来到高新创业园,并开始迎来加速发展。”企业创始人吕盼稂在中国科大度过了12年的本硕博求学时期,并走上了超高时空分辨率新视觉前沿技术研究,他主导研发的“千眼狼”高速摄像仪,打破了欧美同类产品及其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核心技术装备国产自主可控。如今,公司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科研、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
2019年,由科大校友创办的全芯智造在高新创业园成立,汇集了一批EDA、晶圆制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军人才,致力于攻坚被称为“芯片之母”的关键EDA技术,助力半导体先进工艺研发和量产。而中国科大数学系博士黄章担任首席科学家的科大乾延,也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稳定可靠的产品,打造世界一流人工智能应用平台,为合肥应急防疫贡献“AI力量”……
五大平台为“科大创新团队”点燃加速引擎
“这些年来,园区累计孵化培育的科大系企业,已经有好几十家。”合肥高创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科大校友创办的企业,普遍科技含量很高,“是硬科技创业,很受资本和市场的认可。”
高科技创业,前期的投入和研发的成本,都相对较高。为了让科大师生拥有更优质的创业环境,高新创业园也努力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不断对孵化体系进行升级和完善,打造了五大平台。”其中,“载体平台”覆盖企业成长全链条,孵化面积达130万平方米;“培育平台”为园区企业发展全面赋能,形成了集思讲堂、创新学院研学营地等培育品牌;由50余个协同创新机构共同构建的“服务平台”,实现多方资源的聚合效应;“金融平台”则瞄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痛点,通过“青创资金、孵化基金”等方式帮助园区企业成功获得融资;而提供7×24小时全线上服务的“智慧平台”,对接区域经济大脑等数据资源,也在努力提升软性孵化服务精准性。“五大平台互联互通、有机互补,构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