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组真的火了吗?”
豆瓣“我爱暂食”小组组长贴出“吃一斤!”一开始是一波新人涌入,同时在网站、微信官方账号、报纸等媒体上看到了该群体的报道,就像一群“贫民窟少年”的精神天堂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中。
其实这个话题的核心是碎食。
每当你看到“100亿”和“1000亿”的头条新闻,许多人都会惊讶于临时食品有如此大的市场。其实过期不代表过期变质。它们只是供应链“延迟”的一批库存商品。虽然清仓这个概念在服装行业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它也是在食品领域创造新价值的“后市场”。
临时食品有很多惊喜和意外,一群喊着“穷”的消费者沉迷于“薅羊毛”的快乐。但实际上,商业化的临时食品并不是下沉市场的专属,它的目标客户是愿意品尝新产品的年轻“工人”。
做这一行的人,在寻找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的同时,把零碎而复杂的供应链凑了上来,即将到来的烙有倒计时的食品,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烫手山芋。
这些临时杂货铺要做的就是争分夺秒。
01 临期食品不是过期食品
食品行业的人或多或少都在与时间赛跑。
每一个包装好的食品出了生产线都会打上保质期的烙印,这是一串比品牌本身更能决定其价值属性的文字。
食品行业有一个习惯性的规定,超过保质期1/3的商品不能进入大润发、家乐福等连锁零售店,线上渠道也有相应的要求。比如一包饼干的保质期是12个月。如果是出厂后4个月,饼干就没有机会在超市上架了,这也叫食品流通行业的允许期。
销售期的存在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能买到新鲜的商品,但也使得供应链延误的大量食品成为库存商品。比如那些进口的食品,已经漂洋过海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已经通过了一系列的路线,包括航运,海关和物流,并可能会超过允许的期限后,刚刚看到了一天的光。
这些已经过期且在保质期内的食品被称为临时食品,并不意味着它们已经过期或变质。
食品从品牌、经销商、零售商到消费者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流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在保质期的压力下飙车,但也需要每一个环节的能力,完美的流通效率在现实中很难达到。因此,食物的产生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食品企业自然会想尽办法提高转化效率,把损失率控制在1%左右,但有业内人士说,整个行业的损失率在5%左右。据艾传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休闲食品行业总规模有望超过1.1万亿元。《2020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已达908.1亿美元。
这样算下来,临时粮食市场近900亿元。
02 谁在赚钱?
临时吃的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做这个生意的人也是很多样化的。
在国外,临时食品店是一种公益行为,出售的钱被用来捐给慈善机构而不是盈利。其实国内外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保质期的概念。国外的食物都标有“最佳食用前”,即最佳食用期。如果食物经过这段时间,味道会变,但不会变质,所以这段时间会很短,没有时间再转化。
然而,国内保质期的“一刀切”模式给了更多的再流通时间。本来临时食品的流通路径就是一些品牌自己丢弃或者送到下沉的市场,甚至监狱、饲料厂、工地。
然而,食品工厂和供应商自己消化这些库存需要很大的成本,这也使得临时食品成为“负资产”。随着零售渠道的多样化和消费升级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追求性价比,有些人开始做临时食品的生意。
在百度贴吧、58城市等网站上,可以找到很多临时食品的买家,他们针对的是贴有“在家收货”、“高价收货”标签的食品库存。
在贴吧“电商在线”看到有人清仓了一个临时的“素肚”,定价1.5/kg,而这种食物在官方店铺的价格是28.5/kg,相当于五折。
“电商在线”联系了部分买家,买家表示收到的货物数量应该在300-500箱,数量少的不接受。购买价格一般是商品原价的1-2倍,看到商品会给出价格。收购的目的是他们有销售渠道。
(来源:豆瓣我爱临时美食群)
这些所谓的销售渠道,其实就是专门销售临时食品的零售商。一种是在网上开一家临时食品超市。这些超市通常在社区周围开放。店铺面积不会太大,但是货满,SKU号大;另一种是网上开店,淘宝上有3000多家店在搜索临时食品,还有一些专门卖临时食品的电商平台,比如美食季、售卖等。
购买价格可以低到1%左右,定价权可以自主掌握,意味着零售端的利润率也很大。一位临时食品店老板在知乎上分享说,这个行业的毛利率在70%左右,如果去掉损耗、场地、人工、运输、仓库,还是可以达到40%的。
在消费者眼里,临时食品就像发现了一个“宝藏”,也让这个行业对消费者一方产生了一定的热度。
79元24瓶巴黎水,59元的网络名人威化饼干原价只有6.9元26元的900克高价奶粉.“物有所值”的消费体验吸引了众多忠实消费者。就像豆瓣集团的口号说的,打折,吃好吃的不打折也不丢人。
03 低价的双刃剑
归根结底,便宜的食物是最大的卖点,但这样的“物美价廉”就是你的蜂蜜和其他砒霜。
在各大超市,都可以找到临时食品的打折柜台。Boxma和一些进口精品超市也会在晚上发布打折的临时食品。
但这种打折促销不可能是大规模的行动,一方面会损害尚超的品质感,另一方面也会给品牌带来伤害。
同理,线上渠道也不适合。即使JD.COM、天猫、品多多等电商平台都有“物美价廉”的心思,临时食品也不能算作简单的打折商品,因为消费者的预期是不一样的。
消费者顾婷有过这样的经历。她在直播室看到原价78/盒的牛奶,活动价格只有35.8/盒。她下单后才发现其实是打折的牛奶。
“我当时觉得很别扭,马上退了。”顾婷告诉电子商务在线。
美食季的创始人雷勇告诉电子商务在线,事实上,电子商务平台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对当季的食物进行特价。虽然蹭完销量会上来,但“灾难”也随之而来。
“这就带来了两个问题:第一,消费者觉得平台卖的是好东西,卖的是规律新鲜的东西。当他发现自己买的东西与自己的预期不符时,体验就不好了;第二,消费者买了就退货,因为感觉一下子买多了,而且商品保质期比较短。”
出于这个原因,雷勇想到了一个通过到期日动态定价的商业模式。一是保质期完全透明公开,确定低价的原因来自保质期的限制;其次,按照保质期倒计时给商品定价,比如六个月以上打六折,五个月打五折,四个月打四折,三个月打三折。
“这主要解决了消费者预期的问题。便宜的逻辑是根据保质期倒计时定价。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不是在覆盖只想要便宜货的用户。我们实际上想涵盖一些品牌认知度。能力,有一定辨别商品质量能力,但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雷勇说。
与生鲜店相比,这种“倒计时”定价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推广手段。比如钱阿姨晚上7点开始卖打折肉的模式,已经被很多生鲜零售店广泛复制。虽然两者的设计逻辑是一样的,但是生鲜食品的“倒计时”更是理所当然,因为生鲜食品更具有时效性,很有可能一个小时后新鲜度会下降很多。而对于薯片、饼干等包装食品来说,精确到一个月某一天的“倒计时”规则更具有营销意义。
“我们的核心不是等到到期的那一天,而是通过中间这段时间减少食物,减少最后的损失。这批快销的逻辑不像天猫和JD.COM。电商平台的销售方式。”雷勇说。
与此同时,雷勇指出,临时食品平台不会主导下沉市场。相反,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会更愿意购买,地理位置不会成为门槛,而是去找一群配临时食物的人。
“我们发现,年轻白领、年轻宝妈等追求品质和性价比的消费者是平台的主要客户。”
04 低价货与贵流量的平衡
雷勇坦言,流量是最大的成本,但他并没有选择补贴的方式来增长。
其实这个选择直接关系到食品通关平台的定位。美食期只有4年的时候很难抓住流量红利,低价商品的定位不适合高补贴的交换用户。
很多临时的食品电商平台在“以人为本”的逻辑下,选择了跨行业合作的模式,比如与当地生活金融服务合作,成为会员权益的入口。
“临时食品是真正的低价好产品,非常适合会员制。”美食平台运营经理三三告诉电商在线。
事实上,对于很多垂直业务来说,小程序是非常好的流量门户,不仅可以访问流量,还避免了自营应用的高开发维护成本。其中微信小程序似乎比实体电商有优势。有了微信内容和分散的流量模式,商家可以通过社区互动和多样化的内容来完成私域流量的转化。
美食季,选择支付宝小程序作为核心平台,3月和3月结算。目前自有平台客户成本10-20元,微信小程序成本3-5元,支付宝小程序客户成本只有几毛钱,流量成本优势明显。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来自支付宝的集中流量,更适合跨行业合作转型。同时,支付宝是通过支付场景沉淀出来的客户群体,对于交易和购买的心智更强。
“小程序用户的粘性也很高。7日回购约20%。如果按月来看,可以达到40%以上。”三,三,说。
05 被时间追跑的压力
这个成绩倒数的行业,也更容易被时间“暗算”。
某临时食品商家向电商在线承认,由于所拍商品保质期一般为1-6个月,发货慢会影响仓库,遇到好货可能没地方放,即使过了保质期也没卖出去,颇为苦恼。
“我吃了很久过期的食物和饮料。后备箱打开,全是依云和巴黎水。”
事实上,许多临时食品因销量差而积压。这样一批商品层层传递,临时零售商却成了“接手”,抗风险能力弱,这也是这个行业一直存在的问题。
也受制于供应链的压力,临时食物的供应不稳定。与可以帮助货源的正常供应商不同,临时食品由于收货渠道不稳定,货源不稳定,无法保证热卖产品随时可以供货。
事实上,食品行业本身的供应链非常复杂。与通常由品牌或指定代理商经营的服装和电子产品不同,食品品牌销售网络非常复杂。一个品牌可能有几千个代理商,地区之间有地域保护。因此,食品供应链很难打通和整合。
在雷勇看来,这个市场才刚刚起步,70%-80%的市场还需要整合。
“无论是对供应链还是对消费者,我们都还在普及对这个市场的认识。”雷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