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是风险投资圈里一个很有味道的名词。这源于王思聪与陈欧四年前的一份“赌博合同”。
2017年,王思聪在朋友圈发表自己对共享充电宝项目的想法时,兴奋地说:“如果你能为我活着,你可以贴个帖子证明。”。
随即,投地电的陈欧在微博上公开表示“感谢思聪的监管”,希望这个项目不要因为“国夫”的个人情绪而被阻止进入万达。
一时之间不知道是王思聪想监督收费宝的分享还是想监督王思聪吃翔。
总之,这个有品味的项目不仅成功进入了各大万达商场,而且即将向资本市场大步迈进。只是“充电宝第一股”的称号并没有被陈欧抢到,而是落到了怪物的头上。
3月13日,怪物指控正式向SEC提交招股说明书,并提出在纳斯达克上市。
去年7月初,小店科技也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计划冲刺IPO,争夺“分享充电宝第一股”的称号。
我不知道持续盈利和冲刺上市的结果是否符合王思聪心目中“成功学”的标准,但无论如何,陈欧都笑不出这场没有街头力量的资本狂欢。
这个吃项的赌没有赢家。
模式跑通
其实不仅仅是王思聪被“项”逼的。分享充电宝模式刚出现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声音说不看好。
有投资者质疑其模式过于简单,想象力不足;有技术人员断言,电池技术的创新将在两年内彻底淘汰充电宝产品;也有嘴硬的消费者。“跟你买一个不香吗?为什么要花钱租呢?”
但这并不妨碍分享充电宝“黑红”路线的成功。
以Monster为例,在过去的四年中,完成了六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其中有阿里巴巴、小米科技、高淳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
可见京城从未因为王思聪的偏见而放弃对共享充电宝的追求。
用户没有等到电池技术的创新,最终选择了在资本的调整下“屈服”。据艾传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达到3.07亿人。
根据Monster的招股书数据,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建成66.4万多点的共享收费网络,注册用户超过2.19亿。
运营数据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财务数据的披露,以怪兽为例,在一定程度上向外界证明了这个曾经极不受外界欢迎的模式,已经完成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怪兽发布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怪兽全年总收入达到28亿元,同比增长39%,净利润为7543万元,而2019年这一数字为1.6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5%。
怪兽没有说明净利润突然下降的原因,外界普遍质疑:虽然营收增速明显,但净利润增长乏力,终究没有表现出资本市场性感的一面。
但这是怪物接下来需要面对的课题。至少目前来看,分享充电宝的故事真的有道理。
盈利能力存在硬伤
说得好是一回事,说得好又是另一回事。
随着怪物财务数据的发布,分享充电宝的故事不够精彩,这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首先是单一的收入结构。
招股书显示,2020年,Monster移动设备收费业务收入将达到27亿元,占总收入的96.5%。第二位是移动电源销售和少量其他业务,总收入9782万元,占总收入的3.5%。
这样的收益比例,一方面证明了共享充电宝的收益结构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其本质上以租赁业务为支撑的传统基因,与共享经济所倡导的流量经济和匹配效率几乎无关。
更重要的是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强。
还是以Monster为例,随着共享收费网络的扩大和注册用户规模的上升,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是增加而是减少。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毛利率由2019年的85.54%下降至2020年的84.67%,净利润率由8.24%下降至2.68%。
一方面,毛利率和净利润率的巨大差异来自怪物对营销驱动的依赖。2019年和2020年怪物收费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95亿美元和3.25亿美元,分别占收入的67.2%和75%。
另一方面,利润率的双重下降也表明盈利能力接近上限。
>众所周知,包括怪兽在内的几乎所有共享充电宝业务,都是靠涨价来驱动盈利的。截至目前包括街电、怪兽、小电、美团等共享充电宝的起步价已经由原来的0.5-1元/小时,上涨到1.5-2元/小时,在旅游景区内等特殊地段甚至可以达到5-10元/每小时。
“去年在青城山旅游的时候,手机没电了本来想租个充电宝,结果被5元/小时的价格迅速劝退。”一位用户告诉AI蓝媒汇,“如果持续这样涨价,还不如回归到自己带充电宝的时代。”
亦有专家评价共享充电宝涨价行为时判断:如果持续涨价,可能导致消费者逃离。
想象力有限
任何产品都存在一定的价格天花板。提高客单价可以解决盈利问题,却不是长久之策,重要的还是优化营收结构,及时找到支撑业绩的“第二条腿”。
但显然,怪兽这个名为移动电源销售的“第二条腿”,尚不足以支撑投资人想要的想象力。
一个容易被外界忽略的事实在于,即便受到资本热捧,怪兽充电在估值方面尚未跻身独角兽行列。
根据《2020胡润中国瞪羚企业》榜单显示,怪兽充电获胡润“中国高成长性企业”认证,位列三年内最有可能达到独角兽级十亿美金估值的“准独角兽”企业。
一同上榜的还有“三电一兽”的另一玩家小电科技,陈欧投资的街电并未上榜。根据各类研报的数据显示,街电的估值在9-13亿元左右。
整个行业尚处于“准独角兽”级别,想象力有限。
那么问题在于,共享充电宝的想象力应该在哪?至少披上了“共享经济”的外衣,就势必需要具备撮合交易、提升效率、流量变现等四两拨千斤式的商业逻辑。
但从怪兽的财务数据中,这些内容均未被体现,有的还是靠营销驱动、租金收入的传统模式,算不上新鲜。
包括2.19亿用户规模所产生的流量价值,亦未体现。
所以,即便是普遍盈利、运营规模扩张、冲刺IPO等“好消息”传来,共享充电宝的故事讲通了,却讲得不够精彩。
但不管怎么说,“成”确实算得上“成了”,王思聪那场有味道的直播,还是可以期待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