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互联网巨头打造了十几年、耗资千亿的“流量墙”和“信息岛”将被一一打破,平台有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
9月17日,腾讯率先表态,其关于调整《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的声明称,外链管理措施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第一阶段从17日开始实施,包括用户升级微信最新版本后,可以在一对一聊天场景中访问外部链接。
这种“改变”的动力首先来自政府。9月9日,工信部对屏蔽网站链接进行了行政指导,并邀请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网易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参与。
会上,工信部要求各平台在9月17日前按照一定标准解除对外链接屏蔽,“否则将依法采取措施”。媒体称,根据情节轻重,处罚手段包括社会曝光、现场监督合规、下架申请等。
工信部对硬核“拆墙”事件进行了公开回应。
9月13日,工信部发言人赵志国表示,网站封杀是重点整治问题之一,保障合法网站正常访问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无正当理由的限制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损害了用户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封停链接对用户和市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已经成为社会的广泛共识。上个月《中国消费者报》调查显示,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平台禁令带来的问题会影响你(你的客户)的选择吗?“其中,90.18%的消费者和91.35%的商家入选。
从企业端看,出现了“链接阻断”、“二选一”等行为,确实在初期提升了各自平台的效率,也客观上加速了它们之间的竞争,但同时也加深了互联网行业的无效性。尤其是在流量瓶颈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墙”的存在不利于平台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行业的公平竞争。
正因如此,互联互通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目前状态下的必然选择,是攻击互联网行业无效性的最有力武器。
信息孤岛深化无效内卷。
在PC时代,网页是第一流量入口。在这个时期,互联网公司都像是自己领域的“建设者”,试图加深自己的护城河。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原有的发展潜力催生了Super APP,抢占流量的“战争”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阻断外部链接、“二选一”等恶意行为频频出现,使其成为互联网巨头惯用的“利器”。
据媒体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与传统经济的边际效应不同,互联网经济的零边际成本效应使得用户增加的相应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容易形成“赢家通吃”。一旦形成相当程度的垄断,后来者很难竞争。
互联网巨头希望发挥平台经济的“强而有力”效应,但因为相互屏蔽,形成了一系列“信息孤岛”,cmnet世界处于群岛分裂状态。信息、服务和即时消息是有限的,不能扩展到更多有需要的地方。
不仅电子商务等相关服务被屏蔽,重要的政府信息也被屏蔽。一些重要的政府信息很难第一时间在百度上搜索到。
以“北京市税务局召开《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为例,百度无法搜索北京市税务局正式发布的信息,只能看到其他网站的办理信息,办理信息往往具有一定的
该平台的禁令将对几乎所有用户产生影响。根据上述调查报告,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会产生影响,其中90.18%为消费者,91.35%为商家。
其中,老年人和中小企业深受冲击。
老年人在使用手机时,无法像年轻人那样频繁地切换到不同的平台获取和分享信息。“遇到经营上的困难,就怕咨询晚辈时被拒绝,或者晚辈不耐烦,容易放弃”。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平台就是“以邻为壑”,结果就挖到了老年人难以跨越的数字鸿沟。
至于中小企业,它们是中国社会经济的毛细血管。作为互联网平台,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业务便利和技术信息支持。但是现实中设置了很多障碍,交易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很高。
给用户和企业造成了“困难”,人们自然会抱怨。在发布会上,工信部发言人赵志国直言:“用户对此方面反应强烈,我们收到了更多的举报和投诉。”
p>与此同时,互联网巨头因过于局限在国内市场,随时进入防御的保守状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不大能打,在国内也没能显现出更高的产业创新效率,“没有梦想”、“惦记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等风评纷至沓来。
至此,中国互联网平台深陷无效内卷“泥潭”,沦为一场严重内耗而难以自拔,网友直呼“这是‘多输’,没有赢家”。
然而,时移势易,国际形势和行业格局均发生剧变,倒逼互联网平台积极应对。
前一方面,中国正积极与全球各国开展数字合作,网络互联互通持续推进,电信普遍服务合作深化,数字赋能价值不断凸显,要求中国互联网平台拥有更大格局,以开放、包容、加强创新的姿态广泛合作。
后一方面,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流量“瓶颈”越来越严峻,相对电商业务更新锐的短视频领域也在2020年12月达到8.73亿用户,网民使用率接近90%。换句话说,继续高筑“围墙”,无异于“画地为牢”,让流量增速愈加缓慢。
不管是客观大环境追逼,还是自身高质量发展需要,互联互通都是中国互联网平台的一道“必做题”。
互联互通助推高质量发展
十余年“建墙”,一朝“围墙”开拆,感受最深刻的,当然是亿万用户。
和最初互联网带给用户自由开放的感受类似,这一次,用户能够继续享受去中心化、互联互通等互联网特色,无论是信息流通,还是产品交易,更加全面、方便、快捷,便民利民。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互联互通之后,真正告别封闭生态模式,首先能够从其他平台获取更多流量,新的增长空间或许孕育其中。
比如,微信公众号流量明显下滑,根本原因在于其是一个封闭生态,当发展到一定量级、达到流量极限时,流量就会萎缩。
微信生态开放之后,微信公众号可以获得来自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流量,增加微信流量来源,扩充流量生态规模。同时,内容创作者也可以获得更多流量变现的收益,进而产生出更多内容,吸引更多流量,与微信公众号和百度等搜索引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除了流量扩充,互联互通之后,互联网巨头之间还可以探索更多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
这方面,阿里和腾讯的互联互通颇为典型。不只屏蔽链接被解除,还能彼此加深合作,举个例子,淘宝入驻微信小程序,可以为淘宝带来新的流量,拓展淘宝的新玩法和商业模式,同时微信支付也可以接入阿里系电商场景,创造新的增量。
当然,也会引发开放前提下新的流量竞争。
正如上海财经大学研究院教授崔丽丽所言,从流量视角分析,“当下平台企业都是多渠道布局,原有老用户的使用习惯基本成型,影响多会表现在对于新增用户的争夺方面”。
对新增用户的争夺,显然会促使互联网巨头推陈出新,用更多新“打法”、“玩法”来吸引用户,平台创新、市场活力将再度被深度激活。
从9月17日开始,“围墙”逐渐拆除,“大门”打开,去中心化、互联互通重新成为中国互联网平台的主要特征。
不过,这只是“新变局”的序幕。此后,仍然需要各平台携手治理,特别是要建立信任机制,形成数据安全机制等,把握住自己竞争优势的同时,推进整个互联网平台蜕变升级。
所谓“众人行远”,唯有开放合作、互联互通,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无效内卷,充分激发市场竞争活力,助推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