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四年,过时的VR从去年开始变红。经过一轮洗牌,泡沫消散,随着5G和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一次VR行业开始进入良性生态循环阶段。有从业者乐观地认为,2021年将是VR的元年。这一次,《狼来了》的故事还会上演吗?
熊小刚的七月,从规划永丰县禁毒VR数字展厅和禁毒文化广场开始。
作为江西省一家VR应用产品及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创始人,熊晓刚在2016年见证了国内VR行业百家争鸣的时期,享受了VR创业的政策红利,在2017年粉碎了行业泡沫,在2018年经历了行业低迷,遭受了公司亏损和股东退出,经历了找到方向的喜悦。
“去年以来,更多VR行业应用落地。”熊小刚意识到,目前,沉寂了四年的VR又呈现出火热的势头。
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的品牌负责人也分享了同样的感受:“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完成2亿元的营业额。从上半年的表现来看,今年可以超额完成。”
融资数据可能印证了上述从业者的“感受”。据创投数据平台“Rhino Data”投资事件数据库统计,全天候科技报告称,今年上半年,国内与VR/AR项目相关的融资事件有23起,至少有3个单笔融资项目超过1亿元,且多数未披露融资金额。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5月以来,不仅惠普公司,国内企业HTC和Pico总共推出了5款VR设备,主要是面向企业客户的商用VR设备。
目前,VR技术在我国安防、房地产、教育、医疗等领域已逐步普及。
据IDC统计预测,2020年中国商用VR市场规模约为243.4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921.8亿元。
溢流“顶流”变红
沉寂四年,过时的VR从去年开始变红。
据中证统计,2020年VR/AR投融资规模达244亿元,发生并购219起。其中,境外投资规模大幅增长,同比增长36.8%。预计未来国内企业的估值和融资都是靠上一层楼。
这一趋势在产业链上也得到了印证。
生产全球一半以上中高端VR头的Goer有限公司在去年的财务报告中提到,其包括VR/AR产品和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内的智能硬件收入达到176亿元,同比增长107%。
歌尔股份表示,VR市场已经开始爆发,而随着核心客户产品的推出,它将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发展。
很多从业者告诉全天候技术,VR流行的原因有很多,Oculus Quest 2贡献很大。
图片来源:Oculus官网
去年推出的Oculus Quest 2被业界誉为史上最好的VR头盔。Oculus Quest 2在去年10月发布后,短短两个多月销量就达到了110万台,在全球VR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一。" Oculus Quest 2为这波市场做出了很大贡献."广州龙城电子市场总监郑金鹏说。
早在2014年,仅成立两年的VR头盔制造商Oculus就被脸书以20亿美元收购。这个消息就像一颗炸弹,在VR行业平静的湖面上爆炸。
随之而来的是全球VR产业的快速升温,而VR被认为是取代智能手机的下一代终端形态。继脸书之后,微软、索尼、三星、HTC等众多大公司开始推出相关硬件产品。
一年后,国内VR热潮迎面袭来。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设立VR基金的公告频繁发布,VR相关项目估值不断攀升。
2016年,中国迎来了VR元年。今年,虚拟现实被列入“十三五”等多项国家政策文件。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VR行业创业公司超过3000家。
中证认为,由于VR/AR行业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创业的中前期,R&D活动严重依赖外部融资和并购,投融资仍是行业景气度的重要指标。
“五年前,在‘VR元年’,资本对VR行业的狂热。用PPT和概念很容易获得融资,导致很多公司自称是VR产品和融资。”创维VR总经理李文全表示。
虚拟现实(深圳)智能科技(以下简称虚拟现实(深圳))是2016年热潮中成立的一家公司,专注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提供集软件、硬件和互联网于一体的企业智能服务解决方案。
“当时,VR、机器人和无人机被视为创业的‘顶流’。”虚拟现实(深圳)联合创始人车首钢告诉记者全天候科技,因为笃定VR未来的发展空间远超其它两个赛道,他们团队便在一开始选择了这个偏向“思维端”的创业项目。
据车守刚介绍,公司创办之初,前来接洽的资本不少,但考虑到产业链内容端不足、技术清晰度不够等原因,公司并没有接受投资。“我们一直在等,技术达不到,一定会有行业低点。”
车守刚口中的“低点”很快到来。因技术发展不成熟造成体验感差,价格贵等问题,消费者的热情很快降温。
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VR/AR的风险投资额同比暴跌八成,行业开始进入寒冬。
洗牌接踵而来,2018年IMAX公司开始关闭全部VR线下体验店,CCP Games的VR部门、Hardlight VR等公司也被收购或者解散。甚至不少垂直类VR媒体、自媒体也逐渐停更或者关停。
泡沫逐渐被踏碎。随着5G、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这一次VR产品用出货量证实了自己,再次站上风口。
图片来源:Oculus官网
Oculus Quest 2 已经登上全球VR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但对于国内用户来说,海外产品在使用上仍有些水土不服。
“包括需要绑定境外的账户和服务来激活头盔、社交属性的体验,还有它的售后等问题。”郑锦鹏分析,“你不可能让个人用户到美国去售后,对吧?”
正因如此,国内消费者需要寻找国产替代产品,进而带动该行业国产产品的火热。
以硬件参数和Oculus Quest 2相似的pico neo3为例,618期间,其在京东上开售三分钟就突破2000台,首发14个小时销售额已突破千万。
不再是“狼来了”?
VR行业风再起,这次有何不同?
浙商证券认为,产品的升级与生态的完善,使得人们对VR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当前时点的VR产品较2016年的VR产品在便携性、体验、性价比方面均有较大改善。
“用Gartner曲线来看,2016年的VR行业正处在过热期,产品的体验还处于非常初级阶段。经过5年的洗礼和沉淀,行业处在了复苏期,产品逐渐成熟。”李文权认为。
图片来源:创维提供
2016年,VR设备重量普遍在500克左右,以Oculus DK2为例,重量为453g;而今年发布的pico neo3的重量仅为295g,佩戴舒适感增加。创维近来推出的短焦(Pancake)VR整机解决方案中,产品重量甚至低于150克,目前已批量出货给海外客户。
视觉是决定消费者VR体验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先前的VR设备显示屏幕分辨率普遍在2K以下,画面纱窗感突出、不清晰,眩晕感强烈,产品交互不真实。
随着技术进步,当前的VR设备普遍拥有4K显示屏幕75赫兹以上的刷新率,显示片源也由2016年的最高4k分辨率,提高到现在的8K分辨率视频,整个显示清晰度方面有了极大的提升。
“视频观感提升非常明显,五年前大家吐槽的纱窗效应几乎消失了。”郑锦鹏说。
在感知交互方面,2016年的移动VR全部为三自由度产品,只有极低的沉浸感。而现在的主流六自由度VR一体机,产品交互能力强,具有强沉浸感,可真正用于游戏、培训和社交等场景,能吸引用户长时间佩戴使用。
从设备集成化程度和使用成本来看,五年前,消费者体验VR,除了头盔选项不多,还需要配备一台高配置的电脑,架起定位器,甚至需要顾虑线缆长度能否满足体验范围。这根线缆连接在头盔上,多数长约3至5米,因此用户的活动范围仅为9平方左右。
但随着芯片、液晶屏、定位技术、通讯技术发展,屏幕、运算单元、WiFi6等均可集成到一个头盔,成为一台集成度非常高的一体机,无线缆束缚。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它的活动范围约可以达到100平方,且用户开机即可使用。
“这是9平米到100平米的提升。”郑锦鹏还介绍,2016年,用户买一套VR设备(头盔+电脑等)的花费最低都要上万元;五年后,随着技术升级、设备成本降低,个人消费者只需要花原来五分之一的钱即可买到VR设备。
谈及目前与五年前行业的变化,熊晓刚用“瞎打乱仗”、“摸着石头过河”和“找准了应用方向”来形容。
2016年VR行业的3000多创业者中,鲜少有人知道VR到底能干什么?用户群体是谁?公司要选择什么方向?
大浪淘沙之后,目前国内VR行业的玩家主要分为三类:“幸存者”,如大朋等;致力于进军VR的互联网内容公司,如爱奇艺智能;大型终端设备公司,如创维、小米、华为等。
“行业将进入一个良性生态循环阶段,使这波热潮不再是‘狼来了’,而是真正进入到行业复苏期,我想2022年将是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水岭,2023年将是VR行业在国内真正爆发的时间。”李文权说。
再一个VR元年
“公司成立的前两年,我们组建团队去做VR教育、VR消防、VR旅游等方面的研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去,但东西研发出来以后市场不买单。”回忆创业之路,熊晓刚感慨,只投入没产出还不如专注一个行业。
这样的低迷持续了一年多,熊晓刚明白,公司要成为“留下来”的那少部分,必须转换思路。
2018年,南昌市着力打造禁毒宣传教育新阵地,推进禁毒宣传数字展厅。多轮筛选之后,熊晓刚的公司中标了南昌红谷滩新区禁毒科教展馆、南昌市高新区6.26服务中心、南昌县禁毒教育基地等项目。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将VR技术植入到数字展厅里。
用熊晓刚的话来说,红谷滩项目就是他自己VR创业生涯的“奇点”。在那之后,他的生意越来越多,也逐渐成为公安系统数字展厅的No.1。
而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当VR设备出货量达到1000万台,将是行业的“奇点”。
根据Quest 2测算数据,Oculus Quest 2在6个月内的出货量已达500万台,而上一代最佳销量的VR头显PlayStation VR耗时5年才达到500万台。据此,天风证券预测,VR设备出货量或将在2021年下半年引来1000万台的“奇点”,2022年年底全球销量或至2000万台。
若可达到这一出货量,在车守刚看来,也意味着VR元年真正形成了。
国信证券认为,1000万台出机量是VR 生态的阈值,超过这一阈值,将迎来非常陡峭的增长期,越来越多的内容厂商开始获利,传统主机等游戏厂商进入VR生态,优质的内容又将吸引更多的用户,从而实现正向循环。
“VR与主机一样,是内容驱动型产品,优质内容(主要是游戏)将成为硬件厂商决胜的关键。”国信证券表示。
李文权用苹果硬件做类比:“从以往产品来看,苹果推出的硬件终端产品一定会达到一个最低体验的阀值,这就意味着这个行业的一些技术瓶颈得到了突破,可以让更多人基本接受这种产品的体验,也说明这个行业即将迎来大量增长的时代,从而也吸引更多资本和公司关注这个行业。”
图片来源:创维提供
而对于VR而言,不仅是开发者获得了收益,也意味着内容生态基本形成。
内容开发者开发的优质VR内容将有足够多的用户购买,终端用户也有足够多的优质内容可以体验。内容平台通过销售内容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内容生态系统,将会吸引更多用户购买VR终端产品。
基于此,VR已经在多个使用场景中落地。
例如在消费娱乐等领域,VR剧本杀成为社交新宠,尤其在普通剧本杀门店竞争白日化之下,更具沉浸式体验、有更高盈利能力的VR剧本杀成为了创业新方向。
在房地产领域,据贝壳找房数据,去年9月份,贝壳找房VR带看占比超过整体带看量的40%,2020年第三季度,平台上平均每天约发起19.3万次VR带看。而恒大、富力、融创等十多家开发商也纷纷开始“线上卖房”。
2021年4月,中国空间站首舱“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不少厂家甚至据此扩展业务线或转型,开始进入VR太空核心舱展示的布局。
除此之外,VR还广泛深入了教育、文旅、医疗等民生密切相关的产业应用,特别在远程办公和远程消费者互动的新时代,更多企业加大了对虚拟现实的投入。《毕马威2020科技行业创新》中的数据显示,36%的企业将投资额提升了1%-19%;21%的企业提升了20%-39%;14%的企业将投资占比增加了40%以上。
有身在其中的从业者乐观判断,2021年,将是新的VR元年。这一次,“狼来了”的故事还会上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