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在技术变革引发的潮起潮落中被时代“抛弃”,成为许多大型科技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目前主流做法是加大研发力度,打造自己的技术壁垒;另一方面,外部布局多元化,整合联亨打造自身生态优势。
在中国,BAT、TMD等互联网公司正试图通过投资并购,打造自己的生态地图,强化自己的“护城河”。经查询,腾讯已投资953家企业,其中阿里588家,JD.COM 320家,百度296家,甚至少数美国集团79家。
相比之下,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在投资方面一直非常谨慎和保守,到目前为止只有60家左右的外资。在30多年的发展中,华为面临过很多轻松的机遇,比如房地产投资热潮、二级市场大牛行情,但它似乎无动于衷,始终坚守自己的领域。如今,华为已经成长为一家年收入近9000亿元的大公司,业务主要包括消费业务、运营商业务和企业业务。
但随着美国制裁力度加大,半导体“卡脖子”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华为似乎在投资上有所改变。2019年,华为全资子公司哈勃投资(Hubble Investment)在半导体芯片、原材料、设备等行业持续“下跌”,引发人们猜测华为已经全面进入半导体行业。
在华为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华为主要投资了哪些企业?背后有哪些不同的信号?让我们一起看看。
投资布局扫描
许多人对华为投资的看法来自任和在2017年的演讲。当时华为总裁办公室下发了12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有所作为”,其中提到要坚持“无申请、无数据、无股权投资”。
这后来被解读为“华为不做投资”。但实际上,无论是任还是,所谓的“不投资”,主要是针对华为的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而不是所有领域。
总体来说,华为的外资思路一直遵循《华为基本法》制定的规则。1998年采用的这一管理大纲决定了华为的企业战略、价值观和管理原则。
在投资方面,《基本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我们的中短期投资策略仍然坚持产品投资,以期最大限度地集中资源,迅速提高公司的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和管理能力.我们不参与任何分散公司资源和高级管理层精力的无关多元化。”
所以华为在投资并购方面一直保持着非常低调的姿态。如果按时间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00年到2016年,第二个时期是2019年到现在。
第一阶段,华为的投资主要由内部企业发展部门牵头,互联网业务在短时间内投资了一些项目。其中,华为的整体投资部门被称为“企业发展部”。该部门隶属于财经委,主要包括战略发展部、企业项目运营部、投资监控部、项目实施部。
在华为系统中,企业开发部并不是核心部门。与许多企业不同,华为对外投资的过程是由业务部门发起的。当他们发现一家公司掌握的技术对他们的业务有帮助后,他们向企业发展部报告了这件事。经企业发展部调查评估后,提交执行董事会决定。因此,企业发展部更注重评估和调查。
另一个部门是互联网业务部。据时任华为互联网业务部门总裁的朱波说,2008年,他找到了华为高管团队的徐志军,想和华为谈合作,但徐志军重视合作。当时华为看到了通信领域的天花板,希望在互联网服务领域有所突破,有所建树,邀请朱波加盟。
最终华为为朱博成立了互联网业务部。当时朱波带了20多人,华为调了30多人成立了一个60人左右的团队。这个部门原本是华为软件直属的,2010年多元化后,互联网业务部被划为消费BG。
但这个部门也随着2012年朱波的离职而取消。据朱波介绍,华为最初打算发展成服务和互联网。然而,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互联网的B2C思维模式和华为的B2B业务模式在许多方面发生冲突。后来华为调整投资策略,他选择了辞职。
在经历了2015年至2018年的投资缺口期后,华为投资在2019年迎来了第二阶段,期间以哈勃投资为主要载体。
2019年4月,哈勃投资成立时,注册资本为7亿元。随后,华为于2020年10月和2021年5月两次增资,注册资本达到30亿元。从哈勃投资董事的构成来看,董事长兼总经理白伟是华为财务管理办公室副总裁、华为全球金融风险控制中心总裁;董事本应担任华为无线网络研发总裁,董事周永杰担任海思公司副总裁,均有通信产业从业经历。
值得一提的是,哈勃投资的成立和发展,是跟美国制裁华为几乎同步。在哈勃投资成立后一个月后,美国便开启了对华为四轮制裁中的第一轮。2019年5月,特朗普政府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企业供货给华为。随着美国对华为制裁力度的加大,哈勃投资的速度也在加快。
当时,华为做了两手准备:短期内,加紧向村田、东芝、京瓷、罗姆等供应商增加零部件采购,增加台湾地区的采购量,如大立光等订单明显增加。同时,据产业链调研,对于美国半导体企业产品,华为也准备了一年左右的库存,以给予华为供应链切换的缓冲期。
长期来看,华为还在积极寻找替代供应商,放宽对国内供应商的认证资格条件,加大对国内潜在供应商的发掘与培育。
产品并购为主
从IT桔子数据来看,华为的第一笔投资,是2006年6月以17亿元的价格收购港湾科技。港湾网络是由原华为最年轻副总裁李一男创立的企业,两家在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后,最后华为将其收入麾下,李一男出任华为首席科学家兼华为副总裁。不过2年后,李一男再次出走华为。
实际上,华为的投资可追溯到2000年左右。当时,正值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于大规模应用前期,华为作为后来者伺机抢先,在美国展开了一系列小规模的收购。
2002年初,华为对光通信厂商OptiMight的收购,加强了其在光传输方面的技术实力。
2003年,华为收购网络处理器厂商Cognigine,增强了其在交换机和路由器核心处理器方面的能力。
2004年,华为与硅谷的无线光学产品设计商及制造商LightPointe达成合作,并借此取得OEM该公司FSO设备的资格。
在随后的十几年间,华为又投资超过15家企业。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法国、英国等欧洲地区,企业类型以通信、半导体为主。华为这系列投资的目的,是弥补自身相对薄弱的模块,同时更好地进入发达国家,提升其在欧美市场占有率。
其中,部分投资也跟华为在物联网领域的战略布局有关。2012年,华为便对外宣布进军物联网,并已经完成了相关物联网解决方案。随后的几次投资,将扩大其在国外的物联网布局。
比如,2014年7月,华为与博世创投、赛灵思联合投资了XMOS共2600万美元。据了解,XMOS是英国一家半导体设计公司,专门面向“物联网”产品设计高性能芯片,包括通过嵌入式芯片接入互联网的个人电子设备和家用设备;同年9月,华为又以2500万美元,收购了另外一家英国的物联网公司Neul。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曾短暂对互联网业务感兴趣,投资过昆仑万维、暴风影音、趣游、易宝支付等企业。这些项目大都是朱波主导华为互联网业务部时期所投,多以财务投资为主。
2011年1月,华为、高原资本联合投资了国内网页游戏研发和运营企业趣游数千万美元。
2011年8月,华为投资了昆仑万维2亿人民币,持有3%的股份,是当时第七大股东。2016年昆仑万维上市解禁后,华为减持了手中的股份。
2013年,华为从经纬中国和IDG手中接盘暴风影音,持有其3.89%的股份。2016年暴风上市解禁后,华为也选择了减持。
总体来看,这个阶段华为的投资思路有些思科的影子,也就是通过小金额(大多在几百万美元到几亿美元之间)的并购拿下关键技术,融入到自己的平台中,特别是未来几年内可能带来突破性增长的技术。换句话说,华为更多的还是产品投资为主,比较少做财务投资。
半导体全产业链布局
在经过多年的全球合作和持续研发投入后,华为已经在供应链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如果不是美国制裁,华为再次开启大规模投资的可能性很低。
从2019年下半年到目前,华为对外投资迎来“高峰期”,投资标的达到39家。这期间,华为成立了专门的子公司——哈勃投资,主导了这个阶段的投资。自2019年4月成立以来,哈勃投资在26个月中布局了37家公司,基本上每个月都要投资超过1-2个项目。特别是2020年下半年后,哈勃投资的速度开始加快,部分月份(2020年6月、12月,2021年2月、3月)甚至有三起投资。
目前来看,华为哈勃的企业多数处于半导体领域,涵盖半导体材料、射频、显示器、模拟芯片、EDA、人工智能等多个细分领域。
芯片是是哈勃投资最着重发力的领域。截至目前,哈珀投资已经布局了山东天岳、思特威、杰华特微电子、裕太微电子、鲲游光电、好达电子、庆虹电子、纵慧芯光等近15家企业。这里边涉及的芯片种类比较多,包括安防芯片、射频芯片、光学芯片、模拟芯片、存储芯片等等。
其中,思特威是国内重要的CIS图像传感器公司,在安防监控应用领域拥有特有的技术优势,自2017年起连续多年在安防应用领域出货量全球第一;思瑞浦则是中国第一、全球第十二的模拟芯片设计商。据招股书介绍,思瑞浦是中国少数实现通信系统模拟芯片技术突破的企业,已成为全球5G基站中模拟集成电路产品供应商之一。
除此之外,哈勃投资还积极布局上游布局原材料、半导体制造设备。最近备受关注的科益虹源,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三家具备193nm ArF准分子激光技术研究和产品化的公司,也是国内光刻机厂商上海微电子的光源系统供应商。可以说是目前在光刻机光源这个核心技术上,应该是领先的国产厂商。
相比之下,润华全芯微电子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它也有自己的“绝活”。该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去胶剥离机(AS6),被评为第十四届(2019 年度)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
在半导体“卡脖子”的细分领域中,EDA软件也是重要一环。目前,全球的EDA市场主要被美国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家公司垄断。在美国禁令之后,它们已经停止与华为的合作。
对此,哈勃投资也积极布局,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3月,华为在EDA领域更是连下四子,投资了九同方微电子、无锡飞谱电子、立芯软件、云道智造等企业。
除此之外,2019年之后还有两起以华为作为主体的投资:讯联智付和中电仪器。讯联智付成立于2013年6月,在2014年7月获发支付牌照,牌照类型为全国范围的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这也让华为成为小米之后,第二家获得支付牌照的手机厂商。
2020年3月,华为新增对外投资企业中电仪器,华为持股比例为8%,认缴出资额达6606万元。华为入股中电仪器,主要和5G的布局有关。中电仪器官微介绍,其在2013年就开始布局5G通信测试的研发布局,目前已突破诸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了囊括材料与芯片测试、模块与器件测试、终端测试、基站测试等类别仪器产品的“5+X”5G通信测试仪器产品体系。
总体上来看,最近两年间,为了减小美国制裁造成的影响,华为的投资从保守切换到激进风格,投资策略从过去的以并购为主,逐步转为注重战略投资和 VC 投资。这一切都是为了寻找供应链国产替代,扶持国内半导体企业。
就在华为积极实施协同战略之时,其财务回报也非常可观。据了解,2019年7月,也就是思瑞浦接受上市辅导的半年前,哈勃投资以7200万元认购了思瑞浦增发的224万股股份,增资单价为32.13元/股,思瑞浦投后估值9亿元。
在投资思瑞浦的第一年,华为就给它带来了1.7亿元的订单,让其营收同比暴增167%。截至6月21日收盘,思瑞浦股价562.97元/股,总市值450亿元,上市至今累计涨超3.5倍。这笔投资让哈勃投资大赚50倍。
与此同时,2021年4月15日,储存芯片厂商东芯半导体科创板IPO获得通过;5月31日,碳化硅衬底厂商山东天岳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6月4日,灿勤科技科创板IPO提交注册。在科创板上,一支“华为军团”正在慢慢浮现。
从战略上来看,华为希望在半导体行业走出第三条路。据了解,目前半导体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IDM模式,类似三星自己投资建厂,搞先进工艺开发和制造;另一种是代工模式,类似台积电只专注负责中段的芯片制造。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代工是市场的主流。
以目前华为的布局,华为更多的采取的是类似其新能源汽车业务模式,也就是成熟技术和工厂由合作厂家攻关和提供,华为自己搞自动驾驶、电驱、车联技术等核心价值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