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公开演讲中提到的五个实验项目,大部分都已经在微信8.0版更新中呈现,比如移动表情、实时添加状态、可视化分享歌曲、更简单的浮动窗口显示等。唯一缺的就是张小龙还认为“值得投资”的微信输入法。
仍处于研发阶段的微信输入法迎来了同行们不卑不亢的目光:张小龙刚刚指出市场上现有的输入法产品存在监控用户聊天记录的弊端,腾讯收购的搜狗输入法尖锐指出对微信输入法的未来“不乐观”。
固化的市场模式给了搜狗输入法如此努力的勇气。根据Mob研究院的一份报告,目前输入法细分领域CR3超过90%,搜狗以53.9%遥遥领先。
除了潜在市场空间狭小外,输入法的商业化并不顺利。做了多年业务的输入法产品经理李友(化名)告诉Alphabet,目前每条业务实现路径都选择了针对车载和硬件设备深度定制的To B业务模式。
“主要是用户输入法面板那么大,实现To C广告业务的途径有限。关键词触发、关联、语音彩蛋等方法对用户体验伤害太大,路径狭窄,导致输入法广告长期发展。”李友进一步解释道。
商业化也成为了Mob研究院这类第三方研究机构输入法报告的通病。
然而,微信的全国应用现状为上述两个问题带来了新的可能解决方案。
输入法的所有使用场景中,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的属于聊天和社交。微信作为社交轨道上的巨头,日用户规模10.9亿,足以拓展输入法的想象力。再者,对于强调不打扰用户的微信,输入法将来也可能承担数据录入的任务。
这是张小龙在公开课上讲过的,微信除了保护用户隐私,个人还考虑输入法。通过输入法优化聊天体验,提高微信搜索效率,增加微信内部公共域流量的开发运营。
以搜狗输入法为例,输入法的词库和搜索引擎的关键词自诞生以来就有着不变的关系。
2005年,“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将搜索引擎词库转换为输入法词库,重新定义了输入法。
2019年,搜狗CEO王小川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进一步提出“输入法可以通过推荐给搜索带来量”。百度也在做同样的动作。李友向信单透露:“守护百度搜索的市场份额,抢占搜索的上游流量,也是目前百度输入法存在的重要原因。”
据微信官方介绍,目前微信Search One Search月用户超过5亿,拥有首页搜索框和发现页面Search One Search两个一级门户,聊天页面和朋友圈页面有多个二级门户。在今年的公开课上,微信搜索已经被放在了和小程序、微信支付、视频号一样的位置。
基于搜索功能的重要地位,微信开发在线输入法是一个逻辑动作。
在1月19日的公开课上,张小龙提到了微信作为输入法的初衷:用户隐私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微信自己做输入法,“至少在安全性方面,我们做得足够好”。
张小龙说微信不会保留聊天内容。微信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上最有隐私意识的产品,但也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近11亿用户产生的大量数据无法留在微信系统中进一步分析处理。如果能保留这些数据,可能有助于微信形成除社交之外的另一个产品壁垒。
目前还没有其他产品能撼动微信在社交领域的地位。而颤音等高粘度的产品,则是通过高效的内容进行传播,来补充人与人之间基于内容的交流。在上述产品聊天功能不断加强的挑战下,微信基于熟人的社交关系链面临着逐渐被侵蚀的风险。社会化可以产生内容(微信公众平台)。谁说内容一定不能产生社会化?
输入法是帮助分析用户行为的高效率入口和功能之一。如果微信推出输入法,由此产生的个人数据库积累,不仅可以优化聊天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对用户想聊的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数据的优化完善,或将成为微信防御抖音等产品对即时通信基本盘攻击的第二道防线。
除了防御之外,微信输入法还可以投入进攻。
在优化聊天体验的路上,先头部队表情包起到了关键作用。按照张小龙的说法,“表情是表达方式中的一个基本元素。”
在微信8.0的更新中,表情效果是最打动用户的使用体验。但这类会动的表情互动,早已在一些输入法产品中被上线,如AR表情,之所以没有引起大众的关注,更多原因在于没有一款如微信般国民级产品,充当该功能使用场景落地的载体。对于输入法公司来说,这种功能只能用来炫技。
通过表情带来用户对输入法的关注,并不断在细微功能上完善输入法的体验优化,或将成为微信输入法打破既有输入法市场格局的一个引爆点。
毕竟没有人比微信更了解自己的用户,没有用户会拒绝更优的聊天体验。
易观《中国第三方输入法市场专题分析2019》调查报告显示,除了AR表情外,输入法在应用层和技术层的文字图片扫描、实时转译、语音识别、图像搜索等多个重要功能目前在微信内都已实现。
整合现有功能,快速上线一个自有输入法产品,对微信来说,不存在技术门槛,而且集成一个统一独立入口后的微信输入法,也将更符合强调“简单”的微信产品价值观。
如果像张小龙预测的那样“未来人们生活会越来越线上化”,那仅仅作为沟通中原始基础表达的表情,显然无法满足人和人之间方便快捷沟通的需求。
通过AI技术,让输入法变得越来越智能,进而理解用户的表达习惯就成为完善用户使用微信线上沟通体验的重要环节。
据Mob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基于AI开发的功能在用户对输入法重要的兴奋和期待型功能的占比中有着明显优势。
李友也持同样的观点,认为“输入法AI化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如果微信输入法能结合微信8.0版本的个人状态进行更细致的优化逻辑,那在一些状态下实现智能对话并不是一件难事。
赋能AI的智能对话与QQ时代的自动回复有着本质的不同,更具针对性的智能回复的落地形态,将跟平台产品的智能客服更加相像。
以上的设想在接下来的微信某一版本内便可能实现。因为在第三方输入法领域,“包括智能回复、智能撰写、AI助手在内的众多功能,现在百度输入法、搜狗输入法都已经有了。”李友告诉字母榜。
来自Mob研究院的分析师提到,针对不同职业身份的垂直定制化第三方输入法,不仅可以优化产品功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对这一领域的后来者来说也是拓展市场的机会。
在微信输入法不断完善机器学习能力后,根据聊天情景的智能分析,让用户一边打字一边呈现用户需要的信息将逐步成为现实。
同时微信输入法还将承载起不同场景适配互联的作用,帮助微信进一步开发商业化,吸引商家入驻。
这也是一条正在验证的商业化路径。王小川2018年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谈及对搜狗输入法的未来畅想,就曾提到“接下来,搜狗输入法要做的是连接信息、连接服务、连接商品。”他举了个例子,当用户通过输入法对话“中午哪儿吃饭”,输入法就会直接帮用户列出候选餐饮服务。
微信过去两年不断加码搜索业务,并计划推出输入法的动作,让外界看到微信加速打通内部生态,完成公域流量转化的急迫。
据《QuestMobile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显示,头条系及快手系“短视频+直播”产品形态抢占用户时长的效果明显,腾讯系则有所下滑。
借助内容分发所带来的信息处理效率提升,头条系不断蚕食着腾讯系用户使用时长的市场份额。微信为此先后推出看一看、热点广场、视频号、直播等功能来对抗头条系产品,甚至不惜封杀抖音的分享链接来阻止头条系的进攻。
微信执着于在移动互联时代去做PC时代的搜索功能,一方面符合微信去中心化的产品形态,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微信希望建立起适用于自身的流量分发体系。
张小龙在谈到自己对微信十年的思考时表示,“连接”和“简单”是最能代表微信的两个词语。
“连接是很美的。因为世界的运行就是靠万事万物的连接而进行的。对产品来说,做连接,意味着做服务的底层设施,因为基于连接可以演变出来的结果是最丰富的。”
对于一直强调“小而美”的张小龙来说,优化搜索效率,帮助用户在第一时间找到有需要的信息,正是一种去中心化连接的“小而美”,也是他对”用完即走”产品理念的一种践行。
作为文字表达入口的输入法,可以让微信通过分析关键字在用户中的出现频率,将搜索联想与微信内的内容连接在一起。
微信团队在接受新榜采访时透露,“基于微信的大数据分析,微信指数能够帮助大家看到关键词在微信内的热度情况,热度情况有且只限于微信搜索、公众号文章以及朋友圈公开转发文章形成的综合分析。”
但长图文的内容生产一方面落后于用户对于新鲜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过于依赖熟人间的数据联系,也不利于信息的高效传播。这也是微信无法像微博一样成为舆论广场的重要原因。
利用输入法功能,完成对关键字触发的数据积累,则可以改善这一局面。实时更新的关键词可以帮助微信官方在话题上进行运营、推荐,让微信内的公域流量得以深度开发,帮助视频号、直播和图文等微信内容生态提升优化体验。
这种“热搜预定”也能让微信在信息传播中,跑在用户需求的前面。在8.0版本中的微信,个人状态设置中就引入了插入话题的功能。
据字母榜不完全统计,目前微信产品内的话题入口,有个人状态中的“#话题”,聊天对话框的“#话题”搜索,微信公众号、直播和视频号的#话题添加,发布和评论朋友圈时添加“#话题”,以及看一看的话题置顶和微信指数的话题等。
这些产品设计,也可以被理解为正是微信官方鼓励用户参与到话题讨论中的一种态度。通过输入法的实时关键字更新,或许正是对这一功能的有力补足。
至于内容生产和传播环节,张小龙将未来的趋势理解为直播这种形态。
微信的未来能否像张小龙设想的那样还有待观察,但是直播肯定会带来更多的内容风险。为降低内容风险和审核成本,将审核环节放在输入法和语音识别的关键字的智能监管上,可能也是微信输入法推出背后的另一重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