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a股上市计划后,小店科技于4月30日向HKEx提交上市申请,成为继怪兽充电后第二家计划登陆资本市场的共享充电宝企业。
公司的布局和充电宝的金额都是行业第一,但是商业价值和运营效率都不如后来者,规模和业绩都远远落后,去年扭亏为盈。
共享充电宝行业一直在争议中前行。市场规模能否高速增长?如何找到稳定的盈利点?小功率技术能否在前狼后虎的细分市场保持比较优势?
小店科技落后
去年,迪达公司率先披露港股招股说明书未果后,近日怪兽充电(Monster Charging,简称EM)加速登陆纳斯达克,Hellobike对美股发起冲击。此外,有传言称,招股说明书是在美股中秘密提交的,共享经济上市的浪潮随之而来。
4月30日,小店科技在港交所公开IPO招股说明书,为共享经济资本化大军又添一员。
曾经在阿里巴巴当地生活、淘宝电影、淘宝美食农业等部门担任要职的唐永波,2015年带着同事组成“梦之队”,离开去创业。2016年底,小店科技成立。
一时间,共享经济成为最热门的曲目。单在共享充电宝子板块,TOP4第一个吃螃蟹的通话技术已经运营3年了。
小店科技成立之初,获得金沙江创投和王刚天使轮投资;短短三个月后,腾讯和鼎辉投资率先A轮;2017年年中至2018年初,红杉资本和Suning.cn加入领先的B轮;去年底,唐永波老东家的兄弟公司蚂蚁集团带领公司C轮融资。
短短三年,小功率技术估值从不到1亿元飙升到45亿元以上。经过几轮融资,公司从一级市场拿到了6亿元的真金白银。
在资本的加持下,小功率技术强势崛起。从去年的服务网络规模来看,公司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共享充电宝服务提供商。
截至2020年底,公司共分享充电宝71万个,充电宝600万个,覆盖1700个城市,注册用户超过2.37亿。
该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Monster Charging拥有66.4万积分和500万充电宝,覆盖的用户数量相当。
然而,由于业务价值和运营效率的差异,小功率技术的性能已经下降。成立于2017年5月的怪兽充电(Monster Charging)就是从后面来的,市场占有率第一。
2018年至2020年,小店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4.23亿元、16.36亿元和19.1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608.3万元、1.37亿元和-1.04亿元。
去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16.8%,净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怪物充电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9%,达到28.1亿元,净利润7540万元,虽然同比也下降了54.9%。
更重要的是,怪兽充电还在沿着趋势高速成长,但小店科技,无论是性能还是业务发展速度,都在下滑。
2018-2020年公司积分分别为21.4万、67.4万、71.5万,充电宝金额分别为110万、470万、600万。
涨价获利?
随着怪兽充电的上市和小店科技招股说明书的披露,共享充电宝行业的资本化已经开始。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披露的数据,2019年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规模79.1亿元,市场被“三电一兽”四家公司垄断,CR4高达96.3%。
其中怪兽充电、小电科技、街电2019年收入规模超过15亿元,是第一梯队,几乎是第一个来电。
在“怪兽充电”和“小功率技术”上市之前,陈欧曾试图向性能下降的“巨美优”产品注入街头电源。然而,最近街头权力和搜刮权力合并了。开心宝表明,深圳市街电科技有限公司已成为原搜电主体深圳竹芒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但竹芒科技并未出现相应的股权变动,故涉嫌为街电出售。
行业发展至今,各种规模的巨头纷纷交出成绩单,人们最关心的还是:分享充电宝的利润是多少?盈利能力如何?
根据小店科技的招股书,公司绝大部分的收入还是来自于收取宝藏租赁。从2018年到2020年,该部门的收入占公司收入的97%以上。
之前业界重点关注的流量进入策略并没有奏效。报告期内,公司广告收入仅920.1万元,分别为1143万元和1367.6万元,占2018年营业收入的2.2%,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下降至0.7%。
共享充电宝运营过程中,虽然充电宝折旧两年,反折旧3-5年,但这部分成本是可控的,且比例逐年递减;最大的投入还是入场费和布局点分成。
2018年至2020年,公司向商户支付的入场费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7%和16.3%,实缴份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2%、35.5%和38.2%。
比如去年公司给共享收费宝的商家支付了3.02亿的入场费,分成7份。
10亿元,合计10.1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4.5%。对商家的激励费率不断升高之下,共享充电宝企业要想获得稳定盈利,还是挺难的。于是,平衡之道,只剩下简单粗暴的对用户涨价。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共享充电宝涨价屡次登上热搜,部分地区单价居然高达每小时10元——用一下午的租金,完全可以买一个新的充电宝了。
数据显示,2017年-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客单价分别为1.3元、2.3元、4.1元、5.3元,预测2025年将达到8元。
资本催热共享经济
王思聪2017和陈欧打赌,“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4年过去了,怪兽充电已稳定盈利并登陆纳斯达克,小电科技距港交所仅一步之遥,但陈欧收购而来的街电,最终转手卖了出去。你说,这场影响力不大但侮辱性极强的赌局,到底是谁赢了?
从2012年掌上维度最早开始运营共享充电宝业务,到2017年初行业进入爆发期。此后也经历了差不多1年的沉寂、冷却和洗牌阶段,直到部分厂商宣布开始稳定盈利,才重新获得资本认可。2018年底以来的几年,是共享充电宝行业最关键的发展时期。
几家共享充电宝头部企业,背后都是巨头林立。腾讯是小电科技最重要的战略股东,红杉资本、鼎辉资本、高榕资本站立身后;怪兽充电则是阿里巴巴直接控股,也因为小米和顺为资本的投资,进入小米生态链,拉来小米充电宝的生产商紫米科技做主供应商;街电曾经的投资人包括IDG、聚美优品以及上游企业欣旺达,如今成为竹芒科技的全资子公司;TOP4中最早入局近年却最沉默的来电科技,当年也是搭上了SIG海纳亚洲、富浙基金和飞毛腿……
值得一提的是,各大研究机构均提到,美团正在利用其品牌、流量和网点优势,在王兴边界理论指导下,布局共享充电宝,势必将从TOP4的垄断中撕开一条路。
除此之外,仍然不断有企业争相进入这一市场。
毕竟,多头们描述的市场未来太过美好:只要现有电池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电量焦虑就会一直存在;而且,随着5G应用的逐渐落地,手机等终端的耗电速度还会继续增长,共享充电宝的市场空间就会继续扩大。
数据显示,2016年-2020年,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151.1%,预计2020年-2028年将按照36.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进一步增长,2028年行业规模达到1061亿元。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共享充电宝行业,用户总量的增长和客单价的提高,能否一直如预期般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