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是近年来兴起的文化潮流。在旅游景点和城市公园,你经常可以看到穿着宽大长袍或长裙的游客,以优雅的凹形形状拍摄艺术照片。汉服经常出现在城市地铁、公交车、商业区、电影院。对此,我们一直“见怪不怪”。汉服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道美丽风景,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以汉服为代表的古体,突破了少数民族或亚文化的圈子,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深刻体现了各方重视和支持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汉服粉丝多为青少年,说明中国青少年欣赏传统文化的能力和素质在不断提高。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对汉服的热爱让人们看到了我们社会在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坚定步伐。
据统计,2020年,全国汉服爱好者人数同比增长45%,达到516.3万人;预计到2021年,汉服爱好者人数将达到689.4万。巨大的规模预示着市场和商机。2020年,中国汉服市场的销售规模将同比增长40.7%,达到63.6亿元,2021年将超过100亿元。出于这个原因,许多地方瞄准了延续古代风格的趋势,开始经营传统文化体验,如汉服。比如一些地方政府结合地方特色举办文化体验周等活动,一些景区设立了汉服游行、礼乐表演、箭阵操、传统手工艺等娱乐项目,还有一些成为游客在网上名人打卡的场所。应该说,设计精良、内容丰富的仿古活动契合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人们体验“沉浸”创造了条件,对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古体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有的地方只注重经济利益,还在走“立古体,唱戏带利”的偏颇之路;有些地方缺乏对地方文化特色的挖掘,沿袭同一趋势,制作粗糙。在其他地方,由于盲目追求“流”,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和展示。
在传统社会中,服装一直被视为礼仪的内容。今天,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们对个人服装的选择更加独立和多样化,但服装的仪式感和象征意义并没有消失。汉服作为一种“可穿戴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遮盖身体的服装,一种拍照的道具,更是一种文化密码,象征着文化选择和审美认同。比起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和图书馆里的书,汉服更踏实,更容易让人喜欢。从社会流行服饰中可以观察到一个时期的美学思想和观念。另一方面,流行服饰的引导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汉服的流行及其古老的风格为人们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特征提供了机会。古体是传统文化生活传承的一种方式和形式,但传统文化传承不止于此,精神元素要通过古体再现来提炼。在各地发展古玩展览的同时,既要展示外在形式,又要加强文化价值的挖掘和传递,增加更多有利于“心的欣赏”的设计,让人们在亲身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实现从感觉娱乐到精神净化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