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海滨之眼”的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被誉为“中国最孤独的图书馆”的三联海滨公益图书馆,被评选为世界第三美丽图书馆的扬州中书阁,有着自己名人效应的小书馆.近年来,大量图书馆走上了气质路线,各具风格,重新设计。通过营造高质量的阅读环境,他们有了网络名人标签,成功圈粉,让人向往。
而在线名人图书馆则有很强的引流能力,业内有人表示担忧:以“面值”吸引眼球的火是什么?能流行多久?书籍和阅读服务作为图书馆的灵魂在哪里?
多红才算“红”
按照网络名人通常的评价体系,流量是最直观的指标。
以新上线的名人图书馆为例,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这两年收获了近180万人,平时每天达到2000到3000人,节假日可达7000或8000个,夏季客流量高达1万人;三联海滨公益图书馆4年吸引近10万读者,以图书馆公布的最大日承载量80人为准,接待数量接近上限;中书图书馆、小书图书馆等。最近两个月发布了全面任命的数据表。
但光是到博物馆的流量远远不能说明情况,互联网环境下的指数级传播效果更能体现“红”的程度。无论是刷屏的宣传文章,还是各大网站的“10万”实拍视频,都是针对打卡体验,尽力营造独特的社交场景。其他图书馆单纯以“文创”等周边产品为主,玩跨界。
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难怪连“孤独图书馆”都在谈笑风生,谈论不再孤独。
书店文化空间设计专家三石总结了当前“网络名人图书馆”的特点:一是满足当前审美需求的视觉性;二是阅读空间布局和展示的沉浸感;三、书店主题的独特故事;第四,个性化的活动和服务。同时,石三也坦言:“现在看来,大部分所谓的网络名人图书馆往往强调前两个特点,长期的故事性和服务性不强。”
从这个角度来说,热播和高人气依然是大家普遍看重的目标。至于藏书、借阅服务、咨询质量等核心服务,还没有进入大众讨论的范畴。
网红馆红了什么?
事实上,蜂拥而至的人群只能表明关注度高,这并不意味着读者的增加,更不意味着图书馆服务的效率,而是可能鼓励选择性地忽视阅读本体。乱访客打卡也会扰乱安静的阅读氛围,引起读者不满。
一些读者把在线名人图书馆视为一个文化空间,追求新奇。某企业负责人齐衡表示,遇到有特色的图书馆,很乐意与朋友分享。“我喜欢去在线名人图书馆。一种是通过翻书来打发时间。主要想看看有什么新的玩法。”读者琳琳最近刚刚在几个网上红色图书馆打了一拳,但她只是逛了逛图书馆,没有坐下来阅读。她承认自己很容易被图书馆的“面值”所吸引,拍照更喜欢“种草”的感觉。
一些读者也质疑在线名人图书馆的价值。“去网上名人图书馆拍张照片,写张明信片。多少人会带一本书回来?”网友阿玲感到不解。
更多的读者不认同游客的心态。他们认为“阅读十分钟,拍照两小时”,“占路以书为背景”影响了别人的阅读体验,一致吐槽“假阅读真的很人为”的行为。
其他读者在分享网红馆的体验时对服务不满意:查书不方便,设备速度慢,想请馆员帮忙。结果,问讯台很长时间看不到任何人.
看来网上名人图书馆真的可以靠“面子”了
相对于一些在内容营销上已经大行其道的公共图书馆,从国家图书馆到融入人们生活的地方图书馆,国内有大量的图书馆已经走在了其他图书馆的前面,内部实力深厚,年流量超过百万。它们在日复一日观察读者心理中变得流行起来。在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细致改进上是红色的;它在准确满足读者需求方面也很受欢迎。
在公共预算较少的情况下,一年内开展了5000项基础活动和课程。浙江嘉兴图书馆真的玩到了“大众”这个游戏,深受当地民众喜爱,传遍全国。它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名人。
嘉兴图书馆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顾大量的创新和改革,依靠总分馆建设,向乡镇(街道)、村(社区)辐射阅读服务,让读者可以在任何一个分馆借书还书。从针对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需求的定制活动,到丰富多彩的培训,图书馆与人民的联系不断深化。正是在这样的服务网络中,图书馆活动驱动的阅读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显著成绩。相关负责人表示,嘉兴图书馆在探索精神和服务读者方面是代代相传的。“在前人先进理念的基础上,从建立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到深入推进,至少三代策展人都绘制了一幅蓝图到底,不断丰富内容,不断提高效率。”
与历史积淀深厚的图书馆不同,成都图书馆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成都图书馆改变传统的等待读者到馆思维,大胆尝试目前最流行的“图书馆书店”模式,联合成都各大精品书店,创新服务,形成集阅读、生活、审美为一体的文化公共服务空间体系。2020年5月,成都图书馆开展了“读书美空间”评选活动,梳理了成都网上名人书店的数量和布局,评选出15个“城市读书美空间”,其中包括几位主讲人和晚会。日前,第二批“都市阅读美空间”榜单出炉,包括24家优质书店,其中有钟等网络名人书店,安仁学院、学院、清江书店等口碑书店,以及轻装上阵。安文化等小书店,大型商家的空间辐射,心、景区、社区、街道等。
据了解,凡经审核、备案“城市阅读美空间”的,一律作为成都图书馆分馆统一管理,图书统一编目、统一配送。读者使用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到店免费进行借阅、专属区域阅读、参与“城市阅读美空间”举办的阅读活动等。近年来,该馆不断升级“阅读+”,让阅读走进景区、书店、高校,从而将营业性书店转化为基层文化建设载体,真正成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于因“颜值”而爆红的“最美图书馆”,因允许拾荒者入内阅读而广获好评的杭州图书馆、东莞图书馆,让“最暖图书馆”进入公众视野。公共图书馆平等接纳每一位民众、保障他们使用图书馆的权利的形象因而更加立体,其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努力也更受关注。
“网红要想要红得久,还需持续的信息输送与网络曝光。新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型传播技术为拓展图书馆影响力提供了更多可能,图书馆可以借此达到一定宣传效果,但扩大知名度后,更应该思考如何增强读者黏性,培养忠诚读者。”中山纪念图书馆办公室主任白波认为,重点是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年龄层的不同需求,持续获得读者认可。图书馆需要回归根本,挖掘活化馆藏,利用多种手段、多样阅读推广活动,提高馆藏知晓率、利用率,传播文化知识。白波介绍,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开馆后,众多读者不约而同来图书馆“打卡”——借书、阅读、参加活动,这已成为当地居民的生活新常态。为给读者提供更加舒适的阅读环境,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中山纪念图书馆还充分利用场地和设备资源优势,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加速完善图书馆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创新打造市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网红馆如何带热阅读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推动、引导、服务全民阅读的重要任务。无论多红,网红图书馆核心对象仍应是读者,核心竞争力仍是书籍和阅读服务。网红图书馆,红的如果不是辐射周边的文化关怀、富有韵味的文化精神、开放包容的知识服务,就很难称得上合格的图书馆,当书籍变成道具,空间成为背景,内容品质无人坚守,网红也就不再有意义了。
在日前发布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布局优化和空间提升方面明确提出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公益图书馆经营者朱瑾受此启发,调整空间布局,细分专业及小众领域图书资源,专注以内容吸引读者走进来、留下来,很快就见到了效果。“网红效应让更多人认识图书馆,每一次见面就是一次自我介绍,最终要看图书馆拿出什么硬核服务。”朱瑾认为,手段和方式变化并不改变阅读的本质,在数字阅读渐入主流的趋势下,图书馆一样能发挥自身优势,找到自身定位。
资深读者吴何华是图书馆常客。他观察到景点式打造、复合化运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读书的问题,与线上线下大热相对,一些网红图书馆的价值营销策略很快沦为快消品,重包装轻服务、重概念轻内容很难维持“红”度,更别提拉升阅读热度。他认为,图书馆还是要养足文化味、书卷气。同时尝试用户反馈和限流举措,在预约中增设申请环节,区分进馆看书和拍照打卡等不同诉求,以保障读者阅读体验为先。
对于将网红馆人流量转化为阅读量,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紫金文创研究院研究员刘忠斌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图书的借阅率,图书馆可在做好馆藏图书质量、扩大阅读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阅读量。首先要提升读者的阅读参与度,以南京图书馆为例,通过“你选书、我买单”方式大大提高了读者参与度,同时大幅提升阅读量,这项活动开展多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其次要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图书馆可以在社区、机关事业单位等处设立图书流通点,把图书送到读者家门口,更好地方便读者借阅,同时也进一步推动阅读推广和开展图书馆服务的宣传。刘忠斌还建议图书馆与中小学开展合作,在图书馆设立阅读实践基地,定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同时,加强网络技术的应用,也利于开展阅读推广。如在图书馆App、网站上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阅读活动,让年轻人融入到图书馆阅读氛围中,让中老年读者也能“听”到自己喜爱的图书,进一步扩大读者范围、提高阅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