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假期旅游市场一片欢腾,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充满期待。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火爆,各大景点都出现了人流,一些与文物保护相关的问题要及时关注。
日前,一则关于“八达岭长城3名游客的墙刻字”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一段视频显示,三名游客“潇洒地挥舞着笔”在长城的墙上刻字,然后离开。他们的辉煌对我们来说只是一种可怕的痛苦。有网友感慨道:我还以为十年前在看新闻,现在是2021年。怎么还会有人在文物上刻字留念?在感到心酸难过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游此”旅游的残毒到底有多深?看来是很久以前来这里旅游了,曾经是旅游流行的不文明行为,现在却像是埋了很久的泥土。许多年前,许多游客把“参观这里”的题字作为居住证,为你的到来感到高兴。在长城的台阶和墙壁上,在故宫博物院的圆筒上,甚至在悬挂的匾额上,在各大寺庙的古钟内壁上,在石窟的佛像上,在百年古树上,用利器、钢笔或修正液等刻写的字迹上。像虫子一样到处爬行,甚至清华大学、北大等校园古建筑也未能幸免。更有甚者,有人把“来访”刻在国外,直接刻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把耻辱丢到国外,给中国人民带来耻辱。
文物古迹是历史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爱护文物应该是社会共识,对文物要持崇敬态度。然而,一些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和基本社会道德的人经常挑战社会底线。他们把描绘文物的“来此一游”视为满足私欲和虚荣心的光荣事迹。众所周知,这是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秦砖汉王,无语千年,传承中华文明厚度;钥匙和石子,刻字和留名,透露着无知和虚荣。
要意识到,很多文物的人为破坏是不可逆转的,相关部门花时间和精力保护修复文物,跟不上不文明的游客。幸运的是,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越来越多的游客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文物上的刻字不亚于脸上的烙印。所以,一旦这些刻字行为被曝光,网上总是一片哗然。从2013年开始,故宫博物院的一个圆筒上出现了“访此”,网友们高呼“抓扒手”。到了2020年,又有爆料说天坛一面墙砖上有游客连续三年刻“来此一游”。网友高喊“手欠”,然后今年3个游客刻长城,网友攻击。虽然有些词略显过分,但表明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普遍增强。
3.游客长城接力刻字揭示监管漏洞,相关监管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推动巡逻队伍建设到使用无人机巡逻,是加强监管的有效途径。视频曝光后,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并处以行政拘留和罚款。旅游部门将三人列入不文明旅游“黑名单”,许多景区实行联合处罚,拒绝接待。这些惩罚措施都让人拍手称快。此举也有利于进一步宣传国家保护文物的决心,引导一部分旅游习惯还停留在几年前的游客及时补上文明旅游、爱护文物的一课。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面对一个过时的问题。视频曝光后,网上骂声一片,网友强烈谴责描绘文物的行为。但从视频来看,除了摄影师用镜头记录现场外,没有人(包括摄影师)上前提醒或制止现场。我们也要认识到,只希望工作人员的监督、无人机的巡逻或者悲剧发生后的惩罚是远远不够的。文物保护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如果每个游客都自觉加入保护文物的队伍,看到这样的行为被及时制止,“来此一游”可能真的无处可去。
有人说我不记得上次听到这样的话是什么时候了。近几年来,“访此”涂鸦、划片的现象确实有所减少,但并没有消失。这次划片事件也是一个警钟,告诫我们要进一步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的重要性。祖国的风景无限好,文物古迹遍地都是宝藏,切不可因短视或短视而到处留名。对于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不了解旅游文明基本规范的游客来说,与其出去给自己难堪,不如不去看无限风光。不要说文物不能乱涂乱画或者随便乱涂。今天,即使是一面普通的墙和一根电线杆也不能随便离开“墨宝”。记的方法有很多种,哪一种比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刻下“此处参观”这几个字更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