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玄武门被张易之和其他士兵从这个门盖住了."历史上曾发生过一次“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回到唐朝的玄武门,千年之后“再现天空”。1月12日,考古学家在隋唐洛阳市玄武门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课题组组长施子社介绍,该遗址是隋唐洛阳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宣武门遗址的建筑形式、确切位置和演变已得到证实,应天门、宣武门等宫城建筑的空间关系已得到澄清,隋唐至北宋宫城的形制变化特征和遗址迁移方向已被发现。
考古学家发现了唐代门道、桥墩、马道和城墙的遗迹,以及堆积在唐代玄武门遗址上的宋代建筑基址、运河和花坑。
唐代玄武门为单门楣式建筑结构,门道宽7.3米,东西两侧为宽13.9米、深16.5米的桥墩。
桥墩和桥台的两侧与城墙相连。城墙南侧有一条东西直坡式的马道,东侧长约40米,西侧长约50.5米。石子石说:“玄武门遗址的马道比应天门遗址的马道好,也说明玄武门对宫城核心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北宋的建筑遗迹位于玄武门和唐代两侧的城墙上,已发掘出三个建筑基地。F1为建筑基址,宽5室,F2为南北走廊基址,F3处早期基址仅有一些马道、砖砌壕沟等遗迹,后期基址为早期建筑被毁后的重建遗迹。
“唐朝的城门在北宋改建为宫殿,宫城中心北移,证明了唐宋时期宫城的迁徙轨迹和形制变化。”施子设介绍。
在F1、F2两个基址的中间,还开挖了一条南北向的砖渠,长30米,宽1.4米,深1.6米,应该是当时道路的沟渠或排水设施。
F2走廊基地东侧有一个花坑遗迹,里面有12排南北向的条形凹槽,每个凹槽里都有不同数量的圆形花坑。“这是当时的皇家花园。初步推断当时种的是牡丹花。我们已经把收集到的样品送到中国科学院进行孢粉分析。”石子社说。
这次考古发掘还出土了牡丹瓦、莲花方砖等城砖,管状瓦、屋脊饰品等建筑构件,唐宋时期的瓷器等生活用品。
玄武门,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时期宫城代内(核心区)的北门,位于代内北墙中间,门外是守卫宫城的驻军所在地。
石子社说,玄武门遗址的发掘对于探索隋唐时期宫城的形制和布局具有重要价值,其遗址的迁移和变迁为研究隋唐至北宋时期宫城的形制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目前,考古学家仍在对遗址进行挖掘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