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的寒潮,阻挡不了上海人工智能(AI)行业的热度。松江区,全国三甲腾讯AI超级计算中心建设如火如荼,首届产业链大会吸引众多企业;临港新区,上塘科技AI计算平台已成功封顶,未来将满足4个超大城市的计算需求;在徐汇区,北洋人工智能产业基地正式开工建设,将建成另一个十亿美元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其实这种火爆局面是上海人工智能行业12个月逆风强势进步的延续。统计显示,去年前9个月,上海AI产业规模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达到1541亿元。而且AI生态建设和场景渗透取得更大进展,将有力推动这一战略性产业持续增长,实现上海“十五”提出的“产业规模翻番”目标和2035年的长远目标。
逆势上扬的增长曲线
一季度326亿元,二季度546亿元,三季度669亿元.这是去年上海ai行业不同时期产量的变化趋势。很明显,这是一条先抑后升的上升曲线,也可以算是去年前三季度整个时期的“大正线”。AI在去年初短暂停牌后,是上海恢复时间最早、实力最强的行业之一。甚至在疫情期间,钛米、大瑞、高县等企业订单没有下降反而增加,各种智能机器人不断赶赴湖北等地防控。据央视报道,上海机器人在收容所医院“领舞”的画面已传遍全国。
去年的种种震荡并没有影响到上海成为众多ai头企业投资热点的趋势。仅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闭幕当天,就有36个AI行业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微软、亚马逊、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都与上海签约,重点是产业生态布局;商汤、易图、神兰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寒武纪、平头哥、地平线等基础企业致力于解决芯片、传感器领域的“卡脖子”问题;罗明、UIH、大观、氪等应用企业深入商业、医疗、金融等垂直领域,提升AI赋能价值。
不仅有很多新的投资和大型项目,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的空间分布也越来越合理。徐汇区上海西海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正式开业,开始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AI产业链;翻到第三版。
(续第一版)张江人工智能岛已在全国形成影响,带动浦东新区“智能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闵行区马桥镇加快产业集聚,机器人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始推进;临港新区签署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智慧产业集聚和政策突破。此外,城市还拥有市北高科技园区、长阳创谷园区、虹桥直谷园区等特色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形成东西向集聚、多点联动的“4 X”格局。
日益强健的产业链条
看到AI不仅要看爆发力,还要看耐力。工业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生态建设和技术授权。去年,上海着力打造一批面向核心、面向未来的高能产业平台和基础设施,ai产业链越来越完整、越来越稳健。
比如腾讯长三角AI超级计算中心总投资超过450亿元,被认为是G60科技建设以来最具影响力的重大项目之一
生态完美,在于云,也在于地。去年,上海智能联网汽车的开发基础设施有了重大突破。自动驾驶考试道路总里程达到560公里,比2018年首次公考时高出100倍。其中,去年新增里程超过430公里。而且,随着金桥30.6公里的开放测试路的发布,上海去年成为全国首个在市中心测试自动驾驶技术的超大城市。
另外,围绕产业政策、产业组织、融资环境等。上海整体ai生态系统也在加速增长。去年,上海知止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等高端创新机构在上海开始运营;上海ai产业投资基金完成首批募资;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完成成立,开始发挥纽带作用.当然,在AI生态方面,7月份召开的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一定不能错过,这是去年唯一的全球性AI行业事件。它进一步唱响了“上海之声”,也帮助整个行业增强了信心。
越走越宽的黄金赛道
在河中,无人船和水下机器人24小时巡逻;在路上,无人驾驶汽车及时送来美味的午餐.张江人工智能岛作为上海首批ai开放场景之一,探索了一年多,截至去年底已登陆30多个AI子系统,将园区运营带入智能化时代。
把上海丰富的应用场景开放给全球ai企业,让社区、工厂、学校、医院等。可以改造成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的试验场——。上海首创的这种AI产业培育模式,去年有了新的进展。前几周,上海发布了新一批ai试点场景,对外开放了50个AI场景,吸引了500多个全球解决方案。全市成为AI行业创新的黄金轨道。同时,包括张江人工智能岛在内的全市4个AI应用场景首次从“试点场景”升级为“示范场景”,标志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模式越来越广。未来不仅会继续深入探索,还会向外辐射改革效果。
AI场景的开放不仅帮助AI企业完成价值落地,还显著增强了城市对AI行业的吸引力;同时,大量场景的AI也提升了上海各个领域的智能水平。我们可以看到,北新泾街道已经吸引了20多家企业来帮助老社区解决服务人员不足、车辆违规严重、养老资源不足等迫切问题。在街道所属的长宁区,一个智慧社区产业板块越来越大。张江人工智能岛的“双赢效应”更加显著。园区既成为了工业高地,也成为了AI应用高地。微软、IBM、平头阁等90多家中外龙头企业和4000多人聚集于此,使园区成为上海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毫无疑问,在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将迎来历史上最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