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民间艺术遇到文化创意,传统建筑遇到现代风格,乡村风光遇到产业融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4月6日至7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工作推进现场会在崇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旅游主管部门的代表和业内人士聚集在这个川西森林板块品尝、欣赏、食用和使用竹子,并通过明道竹艺村谈论农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根竹编带火乡村旅游
竹艺村成全国文旅融合“样板”
刚过完清明节,游客的热情并没有完全消退。走进朱彝村,人们三三两两地沿着砾石路漫步,体验久违的城市人的乡村生活。造型各异但风格统一的川西民居古朴典雅,许多游客在这里的竹博物馆和朱莉饭店拍照和“打卡”。
事实上,朱彝村不是一个行政村,而是明道镇几个拥有竹生态文化资源的行政村的区域组合。几千年来,这里的人们靠竹子生活,用竹子做器皿。到处都是“山上清泉顺山流,家家户户编花”的景象。
王红梅是明道人。代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在她手里变得更加完美,谁看到她织的竹帘竹席都会说好。但就在几年前,这些工艺品除了制作一些日常用品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以前的竹编产品主要是实用的,不适合现在的生活和审美。”据崇州市文化旅游局分析,“只有在传统竹编工艺中注入创意和审美,才有市场和出路。”
近年来,朱彝村有效地将具有地方特色的竹编产业与文化创意联系起来,争取建立中央美术学院教学实习基地,并利用其资源优势培养地方竹编人才,发展竹文化产业创意经济。一方面,我们不断开发和生产300多种创意工艺品,将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另一方面,将传统竹编技术与现代建筑有机融合,创造出朱莉、支钉竹和竹编博物馆等“竹文化”展示空间。
如今,当你走进朱彝村的竹编博物馆时,各种精美的竹编创意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瓷制茶具,名牌竹制时尚手袋,竹制独特家居装饰品.它们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充满创意,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原本被忽视的竹编产品,在创意包装下成为人们争相购买的旅游创意产品。
再加上“网上名人”中国建筑“朱莉”、三景书院、尊生小院等众多新中式建筑,这幅“闽江润泽,茂林筑竹,美田秀丽,蜀风飘逸”的锦绣画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2019年,朱彝村游客人数达到112.4万人,总收入15.41亿元,闻名全国,成为省内外农村文化旅游一体化的典范。
321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他们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富矿”
不仅仅是朱彝村。近年来,四川在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以展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四川农村艺术节,激发了当地建设“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热情,一系列“沉睡”的民间文化艺术焕发了生机,带动了农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在巴中市平昌县,以杨东鑫矾山传统舞蹈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当地政府投资2000万元在矾山杨东鑫发源地西兴镇皇家山建设了矾山杨东鑫文化公园,并与皇家山一起成功申报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在茂县,在德阳绵竹,年画行业的规模越来越大。2019年,当地绵竹年画产值达到5000万元,涌现出以四会斋、三彩画坊、陶艺年画、轩辕年画为代表的40多家文化创意企业。
此外,四川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省范围的农村艺术节,每年都有“百舟迎龙舟节”、“万人赏月送中秋”、“千龙千狮拜年”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吸引大量游客来到单玲、阆中、会理等民俗文化艺术小镇。
据四川省文化旅游厅统计,2011年以来,全省已创建57个国家级和264个省级“民俗文化艺术家园”,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富矿。据省文化旅游厅介绍,这些“民间文化艺术故里”分布在140个县(市、区)和171个乡镇(街道),多集中在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和革命老区。随着“文化旅游”的发展,“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一著名品牌在群众口袋里变成了闪亮的“门票”。在全省“民俗文化艺术家园”中,也有5个乡镇成功建成“全省文化旅游特色镇”,8个县(市、区)成为天府著名旅游县,成为全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