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工人日报》,微博热搜上发布了一则关于B&B价格虚高的报道,引发网友热议。
大部分顶级赞都是对B&B的负面评价,比如“没有服务,没有配套设施,卫生堪忧”,“甲醛超标的油漆,淘宝百元店的道具”。有的人冤枉了酒店,比如“做生意不是公益,明码标价,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其他的全行业规划——。“让游客真正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独特性,B&B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一些媒体发起了一场关于“你在民宿的经历如何?”在11万多名选民中,1.4万人认为“好”,2.5万人认为“差”,6.2万人认为“一般”。可以看出,B&B ——伤害了很多人,对很多人来说,旅游和住宿是一颗“好心”,但有些价格太高,有些商品不对劲。总之住宿体验与预期相差甚远。
既然有那么多烦恼和不好的事情,“住酒店不香吗?”这也是很多网友的疑问。
说起来,我也是一个B&B爱好者。我选择B&B主要是因为它能带来普通酒店没有的体验。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早已被视为旅游业的“过去风格”。如今,旅行者更喜欢能够“融入当地”的深度旅游。如果你住在一个好的民宿,和你的房东住在一起,你可以对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有更深的了解,也许你可以交个朋友,搞好关系。
B&B甚至可以在一些文艺青年的心目中成为“诗与远方”,代表一种“向往的生活”。虽然只有三两天的经历,但人们可以逃离城市生活,去乡下远野喘口气,梦想隐居山林。
B&B也很“务实”,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在去年的小康生活系列报道中,作为记者,我去了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在那些地方,农家乐和其他村舍成为帮助村民脱贫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些已经出山的人主动回来,精心打造和经营自己理想的生活和民宿,带动了村民一起致富。
但是,现实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情况:这个人住的酒店不是他自己的。当我访问一些“网络名人B&B”时,我经常会想:这就是B&B的样子吗?
文化旅游部发布的旅游行业标准——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对“旅游民宿”有明确的定义:利用当地住宅等相关闲置资源,营业用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小型住宿设施,体验当地的自然、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
但令我困惑的一些“B&B”与酒店没有什么不同,除了它们看起来像住宅,在装修风格上有一些特点。它不提供任何特殊的生活和文化体验,除了服务员,它看不到“人主”。只是一个吃饭睡觉的漂亮房子。——.融入当地和其他体验怎么样?
回到民宿价格高的话题,其实价格高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价格高”。人们常说“一分钱一分货”,有些人愿意为昂贵的东西买单,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值得的。当价格偏离价值轨道时,当B&B不能提供与其价格相匹配的体验和服务时,它就是“虚高”。这样,买过订单的消费者会觉得自己不值钱,更多的人会望而却步。
应该承认,我国民宿的发展还有待规范和成熟,需要逐步建立更加完善的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以释放其最大效用和价值。
跑了没关系,重要的是知道怎么纠正偏差。从某种角度来说,网友的批评之声也是“爱的深层责任”,可以看作是对酒店业和相关运营商的厚望和期望。
让B&B回归原貌,成为更多人的理想“诗与远方”,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