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在县域的特色产业集群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后备力量,也是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山东高度重视特色产业集群建设,2020年起全面启动相关工作,在去年国家首次组织评选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山东省7个产业集群入选,总数位居全国首位。“山东每年动态开展的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都把特色产业集群培育作为重点,省委、省政府连续3年推出政策包,对评价结果居前的集群给予省级财政奖励。”省工信厅副厅长安文建介绍,近三年,山东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4.8%,去年达2.58万亿元,占总产值的86%,主导产业支柱作用日益显著,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
原先需要6台设备和12名操作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依靠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FMS80WT生产线,一个工作台就能全工序加工,1人就能操作——近年来,滕州中小数控机床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数控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等平台,相继攻克机床精度监测、自动化生产等5个“卡脖子”问题。这也是山东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缩影。截至2022年底,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已创建国家级平台268家、省级平台1572家、其他平台2034家,拥有省级及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3家,构建起齐全完善、实力领先的创新平台体系。
内部协同配套情况是考量产业集群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在山东,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是与融链固链行动协同开展的,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一方面带动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铺天盖地”。听泰安市工信局党组成员李洪涛介绍,当地引导各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开展企业合作、产业配套,像是宁阳县的高端化工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推动上下游企业关联产品和工业副产品互联互通,晋煤明升达、华阳迪尔、华鸿化工、圣奥化工四家企业的循环链条就能实现年产值35亿元以上。仅今年实施的“十链万企”对接活动,山东已推动上下游企业达成合作意向636项,在此过程中,一些集群上下游企业逐渐统筹起招投标、合同签订、生产加工及后续安装、售后等产业全链条综合服务,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
以特色产业集群为载体,山东分行业梳理数字化转型供给短板,发展共享工厂、众包众创、集采集销等模式,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去系统增强提升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共享协作能力。“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中大量中小企业会遇到用不起、养不起等痛点,对此山东以‘工赋山东’为主线构建省市县三级贯通的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推进集群企业转型,让中小企业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实现改造升级。”省工业互联网协会秘书长陈宇介绍。目前,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上云用云比例达到56%,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达到50%,淄博高新区药品及医疗器械、烟台经开区化工新材料、邹城矿山装备智造等部分产业集群工业互联网应用普及率还已超过90%,基本实现“十四五”期间培育要求。
特色产业集群也已成为稳外资稳外贸的重要力量。据介绍,全省特色产业集群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179个,2022年主导产品出口贸易额平均增长31.4%。其中,66家特色产业集群有外商直接投资,2022年有41家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超过10%,26家增长超过20%。
今年,工信部还将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山东将面向全国征集优质服务资源,加快组建省级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资源库,加快在集群内树立一批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企业。瞄准强化龙头企业的集群牵引能力,山东还将加快培育一批制造业领航型企业,推动龙头企业积极参与配套产业园建设,通过共享供应链、搭建协同创新平台等方式带动上下游关联企业发展壮大,确保集群内优质企业始终保持“一池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