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产业转移,就是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为先进的生产要素寻求更具优势的地域资源。”内蒙古自治区工信厅厅长王金豹说,在这方面,内蒙古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
支持政策叠加。内蒙古是唯一同时享有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省份。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未来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势必会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支持。
土地区位优势显著。内蒙古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很多项目签约即可拿地开工。同时,内蒙古南邻京津冀经济圈,东靠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京津冀等地进行产业转移的优选之地。
碳汇、“绿电”优势明显。内蒙古是生态碳汇大区,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已经突破6000万千瓦、2025年装机将达到1.35亿千瓦以上,能提供“充足电”“低价电”“绿色电”,成为到内蒙古投资置业的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大展身手的重要“砝码”。
矿产资源富集。内蒙古不光有“羊煤土气”,还能“追风逐日”,很多矿产资源储量全国第一,耕地、森林、草原面积也数一数二,发展新型化工、金属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今年初,国家批复在通辽市、赤峰市设立“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点亮内蒙古东部地区“双子星座”注入澎湃动力。
近两年,通辽、赤峰两市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引擎,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承接引进了一大批投资额度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产业项目。
赤峰市建设京蒙协作(亦庄·赤峰)科创产业园,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新窗口;通辽市设立承接产业转移开发区,推动铝基新材料、镍基新材料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升级。其中,通辽科尔沁区以风电装备制造、现代新能源、都市工业为主攻方向,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壮大头部企业,全面提升产业规模质量,实现新兴产业“无中生有”、集聚发展;内蒙古北方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从江苏搬迁到赤峰松山工业园区;穆香源肉类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从北京搬迁到林西县……一大批创新性强、成长性好、带动能力强的产业转移项目,成为助推通辽、赤峰两市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除了蒙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蒙古各地也在抢抓机遇,大力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不遗余力招引优质企业落地。
呼和浩特市通过“拔尖计划”重点打造乳业、硅材料、生物医药、大数据四大产业链产业集群,通过“强链计划”打造清洁能源和现代化工。目前已承接产业转移项目362项,协议投资额约3700亿元。
包头市打造“世界绿色硅都”,全市已落户通威、协鑫、东方日升、双良、弘元等13家头部企业,是全国单晶硅、多晶硅产能最大的城市。依托绿电优势和产业基础,包头积极承接电池片、组件等下游产业和坩埚、光伏玻璃、逆变器等配套产业,打造高质量的光伏产业生态。
鄂尔多斯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世界级能源产业、世界级现代煤化工产业、世界级新能源产业、世界级羊绒产业,作为国家集中布局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在原料煤供应、要素保障、科技支撑、财税金融等方面政策优势明显,并实施最优营商环境行动500条,入选“全国投资热点城市”。
乌海全面推进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产业迭代升级、耦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永太科技、永宁药业、三维控股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到乌海投资兴业,三维、华恒、协鑫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
发挥资源优势,向绿色和创新要发展,打造高质量产业生态……“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不只是简单的企业搬迁和产业复制,而是推进产业链再造与升级,在发展中承接、在承接中提升。”王金豹说,内蒙古正努力做好“筑巢引凤”,确保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