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一切国家和民族的崛起,都以文化创新和文明进步为先导和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近年来,深圳市不断优化政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提高文艺精品创作水平,以提升城市文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圳文化产业保持长期快速增长态势,整体实力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600亿元
城市文明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要塑造现代城市文明、实现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就离不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2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6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占全市GDP比重超过8%。2022年6月,深圳成为全国首批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城市。
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例子俯拾即是,大芬油画村年产值45亿元,其中外销占比约50%,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商品油画生产、交易基地,也是全球重要的油画交易集散地;罗湖区水贝街区珠宝产业基地自2004年8月挂牌以来,通过园区集聚效应,已汇聚了2000多家黄金珠宝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基地出口额占全国的60%以上;笋岗工艺礼品城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工艺礼品展示、交易和出口基地。
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之一,深圳2003年正式确立“文化立市”战略。目前,深圳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超过10万个,从业人员超过100万人。创意设计、动漫游戏、文化旅游、高端印刷、黄金珠宝、文化装备研发制造等诸多行业领域涌现出腾讯、中手游、华强动漫和环球数码、兆驰股份、康冠科技等一批全国知名文化企业,裕同科技、劲嘉、雅昌等多家印刷企业入选“全国印刷企业百强”。黄金珠宝占全国市场份额超过60%。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含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1家,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另有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将接受文旅部验收考察),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9家,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示范区2家。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超过1万家,就业人数近20万人,合计营业收入超过1500亿元,实现税收超过150亿元。园区业态门类齐全,园区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得益于处在改革开放前沿和毗邻港澳的优势,深圳还积极拓展海外文化市场,文化贸易总量位居大中城市前列,每年平均有近20家企业入选“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
开拓创新探索文化产业发展有效路径
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站在新的起点上,深圳正朝着打造成为创新创意引领潮流、文化科技特色鲜明、文化形象开放时尚、文化产业充满活力的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迈进。
一直以来,深圳充分发挥高科技城市、金融中心城市和滨海旅游城市特色,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制造”“文化+贸易”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开启文化产业多元化发展无限可能,激发文化产业市场活力。“文化+”模式现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把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予以推动,以创新科技赋予传统文化以新形式、新内容,一批文化科技企业迅速崛起,其中,超25%的规上文化企业具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作为国内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的城市,深圳设计产业呈飞跃式发展,目前约有1.2万家设计机构和近20万专业设计人员,设计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数千亿元。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领域占据国内较大市场份额,深圳设计周、创意十二月等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周末的甘坑客家小镇里总是热闹非凡,随处可见身穿汉服的姑娘在古朴的建筑旁拍照。这是“文化+旅游”精彩亮相的生动案例之一。深圳积极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载体,着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文化旅游融合的示范。甘坑客家小镇、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蛇口滨海文化创意街区入选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守正创新,固本开新。深圳正大力引导支持“文化+”新兴业态发展,每年认定奖励一批优秀新兴业态文化企业。通过研究编制《深圳市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恢复性增长。同时,持续加快培育数字创意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将数字创意产业纳入深圳“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总体布局中,着力以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紧跟文化是高质量发展重要支点的要求,深圳将打造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时尚创意产业圈、数字创意走廊、文化装备研发中心、大湾区影视产业基地、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湾区演艺之都、国际知名黄金珠宝产业中心、全球游戏电竞之都以及高端工艺美术集聚区,作为未来文化产业的“十大增长极”。
文博会成文化产业发展重要引擎
文以载道,博观致远。传统文化的新表达,数字科技的新赋能,现代文明的新形态,文旅资源的新花样——发端于深圳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整合世界文化产业资源,引导文化产业创新趋势,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它的举办令全球瞩目。
文博会的成长与发展,始终与深圳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战略息息相关。自2004年创办以来,其不断集聚产业资源、展示发展成果、扩大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催生了一大批优质文化产业项目,成为彰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和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与引擎。据统计,首届文博会举办时,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不足3%。而从那之后的十九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长速度,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线下展示交易规模也达到12万平方米,展商数量从700多家增加至3596家,连续十四年实现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参观、参展、采购的国家和地区从10多个增加到108个,海外专业观众增至2万余名。
如今,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参与到文博会中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在文博会找到资金、信息、人才等合作要素;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在文博会实现内销和外销;越来越多的采购商、投资商、合作商,愿意通过文博会寻找优质文化项目和产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了全面对接。文博会正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升级。
在文博会的影响与带动下,一个个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也不断做大做强。
2009年,深圳在国内较早组建了文化产权交易所;2011年,参与设立了首支国家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2013年,深圳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版权交易中心、数字出版基地等也落户深圳……这些平台的建立都将成为文化新型业态的培育基地。
19年里,高质量文化艺术精品穿越东西、联通古今,赓续着历史文脉,谱写着当代华章,也彰显着国家级文化盛会的实力和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逐渐成熟,深圳从一个以发展经济先行先试的特区,转变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的“窗口”,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继续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迸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