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般场景,离不开东港区乡村振兴在统筹用力中全面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也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与关键环节。农民要增收致富必须要有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作为日照主城区,东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山海水陆相连的地理特点及比较发达的交通体系,加之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全域谋划,东港的乡村逐渐形成陈疃的蓝莓、后村的绿茶、涛雒对虾、三庄的黄桃、南湖的中草药等特色产业,几大特色“串联”升级,不断为乡村发展增添内生动能。
“可以尝试打破农村个体之间的界限,将分散撂荒土地变为集中流转使用,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条件。”于是,从土地经营权流转着手,东港区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突破口,这也让曾经的不少撂荒地变身“金土地”。
陈疃镇蓝莓产业连片发展就是鲜活的例子。这里以村集体为单位引导群众合理流转土地,确保土地集中连片,提高产出效益。吸纳发展蓝莓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28个标准化蓝莓种植基地。其中,投资建成的蓝莓产业园,建设冬暖式蓝莓大棚95座,试点推行科学化管理、精细化生产工艺流程,引进绿宝石、珠宝、追雪等蓝莓新品种,日照市禹海蓝莓湾生态农业旅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铭介绍,“产业园今年的产量预计要比去年翻一番,能达到20万斤产量,就我们所在的暖棚里,每棵树苗预计能产5到6斤果。每亩收益可达5万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重点,组织振兴是保障。
在东港区委区政府的指导推动下,各乡镇分别成立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通过党组织整体谋划、统筹协调,将企业、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进行有机“捆绑”,形成“组团发力”良好局面。
“有专门潜心栽培技术的,有专门从事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还有专门研究销售的,大家站在一个平台上资源共享、差异发展、互通有无,这样整个蓝莓产业链条就打通了。”东港区蓝莓协会党总支书记、秘书长苗宁介绍。
目前,东港区全区成立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342家,入社社员4.9万户,2022年实现经营性收入2813.99万元,村集体经济超10万元村达到100%,初步实现了集体与农户双赢共富的目标。
认真翻阅东港区乡村振兴的路线图,不难发现,专家和科技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日照市维罗娜茶厂,技术人员李绪礼正在茶园内进行管理,这个时节正是浇灌返青水的时候。李绪礼说,就在去年为了提高日照绿茶品质,维护市场信誉,提升品牌知名度,日照绿茶“谷雨工程”启动。党委政府的生产技术服务让茶企在专注做茶之路上愈发有信心。专业技术人员会专门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三送”科技服务活动,通过进茶园、上茶厂、教技术,茶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充分发挥科技力量的例子,在东港大地也并不鲜见。东港区陈疃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从蓝莓的育种组培、智慧种植到深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无不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福利;坐落在涛雒镇的日照海辰水产有限公司,得益于院企产学研深度融合,成功培育对虾品种,还成功获批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在三庄镇龙门崮循环农业蛋鸡养殖项目,使用了国外进口的蛋鸡养殖管理设备,做到了全自动地下中央输粪系统、有机肥加工系统,实现了集约化的智能生态生产模式……强有力的“科技引擎”正推动东港区特色产业发展振兴。
如今的东港,一方面,适度规模化经营抓产业,另一方面,也在不断重塑乡村产业形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旅游等新业态,这也实现了让群众离土不离乡,让农民有钱可挣。
在涛雒镇天台山风景区,正在做卫生的下元一村村民张阿姨,谈起现在的生活,很满足:“我们家离这里很近,几分钟就出来了,除了村集体收入外,在家门口还可以有活干,每个月都能有额外收入,生活的非常幸福。”
近年来,以下元村旧址为基础,依托独有的原始文明遗址及生态环境优势,东港区开发了一批以太阳文明遗址为主题的天台山旅游区、以农业带动旅游业的天台山田园综合体等文旅产业项目。自然天成的美景搭配上古色古香的建筑物,步步皆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村民们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
“实施强农富民行动,着力厚实高质量发展底蕴成色。”2023年东港区政府工作报告中东港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八大行动”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展现了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的信心与决心。
站在新的发展阶段,东港区又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四联共促”活动为抓手,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东港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