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期间,中国工业发展趋势将呈现四个“更突出”:科技创新更加突出、科技自主性更加突出、扩大内需、消费升级更加突出、碳峰值和碳中和更加突出、城市群更加突出。
产业趋势之一:科技。目前,我国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核心技术缺陷仍然明显,产业链和供应链也存在许多潜在风险。“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产业基地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更加注重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等诸多领域。简单来说,就是要尽量不要被别人卡在脖子里。
具体来说,在“十四五”期间,科技产业将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十四五”期间的研发支出“力争比“十三五”期间的实际情况更高的投资强度”,专利要求从“十三五”期间的“发明专利”转变为“高价值发明专利”,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R&D的投资将显著提高,科技研究将成为重中之重。二是从“十四五”计划、科技部会议和地方部署来看,主要有三大突破方向,包括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经济。
第二个行业趋势:新消费。由于受到房地产紧缩、消费多样性不足、老龄化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的消费近年来受到限制。因此,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是近年来的重点任务,“双循环”战略的一个主要出发点是扩大内需。展望“十四五”计划,中国消费将呈现三大担忧:一是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有望明显加快,主要目标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二是化妆品、零食、电子商务等新型零售服务和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消费有望快速发展;三是免税行业、城乡消费、县域消费是主要突破方向。
第三种工业趋势:碳峰化和碳中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碳峰化和碳中和成为政策高频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是完成《巴黎协定》 1.5C温控目标的必要条件,关系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其次,“双碳”目标体现了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角色,积极参与和领导气候变化等国际事业;最后,“双碳”目标引领着中国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对中国的发展与安全、国际竞争和地缘政治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碳峰化、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有三大投资机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电力系统改造,核电、风电和储能投资可能继续增加;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节能减排转型,节能环保行业可能迎来一定的增长机遇;除了继续大规模植树造林、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等传统手段外,还可以注重碳交易市场的建设和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