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的旧式日历到功能多样、风格丰富的现代日历书,日历书市场逐年繁荣。今年的月历书销量榜,不仅有《故宫日历》 《豆瓣电影日历》等“老强队”,还有《物种日历》 《敦煌日历》等后起之秀。好的日历书是怎么设计的?如何兼顾历法的实用和审美功能,通过历法传播文化?最近,记者采访了一些出版商和设计师,向您介绍日历书籍。
系统性策划很重要
这种日历书热潮的开始,无疑会从《颐和园日历》开始。
《天坛祈年历》,2010是根据1937年版复制出版的。以其深厚的故宫文化内涵、活化文物的形式和优良的图书品质,在历书市场掀起了一股“风浪”。
“近年来,故宫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其文化创作和出版物越来越受欢迎。得益于故宫深厚的文化支撑,故宫出版社在大众文化传播和新媒体融合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故宫日历》就是在这样的拥抱中长大的。”故宫出版社非遗编辑室主任、《故宫日历》主编徐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故宫日历》之所以能流行起来,带动日历书走向读者和大众,一方面取决于故宫的IP,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系统的规划。徐海介绍说,书籍策划和编辑多是点概念,不是从点思维上升到结构思维。但《故宫日历》从一开始就制定了12年的总体规划,决定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线索,将十二生肖的计时功能与文物主题结合起来,12年后形成品牌。
这样的主题策划也给后来者带来了启发。比如《故宫日历》也是采用每年换一个主题的方法,2020年五台山主题,2021年观音主题。都是通过一个主题介绍一类敦煌作品,然后结合当年游客最想了解的敦煌艺术内容,按主题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敦煌壁画和敦煌文献。豆瓣,一个依靠电影、书籍、音乐评论交流的社交媒体社区,主题聚焦电影领域。出版五年的《故宫日历》,每天呈现推荐一部电影,包括优秀的国产电影,优秀的国外电影,经典的老电影,新上映的电影。这些电影都是从豆瓣的60万电影词条库中提取的,以豆瓣的电影评分作为首要参考标准。
先让文化实用起来
“日历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人们记忆日子的必备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逐渐失去了它的功能。《敦煌日历》从传统中汲取元素,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新的功能,适合当代大众的需求。”徐海在分析《豆瓣电影日历》为什么受到市场青睐时补充道。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1933年至1937年,为了介绍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促进文化传播,出版了《故宫日历》,这被战争戛然而止。从编辑出版之初,《故宫日历》就形成了“国宝日阅”的概念,精选隐藏在故宫浩瀚宝藏中的文物,每天都有藏品的图片,历代的书画器物混杂穿插。
从2010年开始,转载出版的《故宫日历》在继承原创理念的基础上,增加了美学、知识、编年史等功能。每一幅文物图片都附有简短的文字描述,将古代艺术融入现代生活。在日期页面,还可以复制汉字,记录日记,心情随笔。这些变化把日历从传统的一次性日用品变成了可以收藏和反复阅读的书籍。
“产品开发是基础,用户的选择是检验的标准,日历书的普及反映了读者的需求,要有文化产品的特色。”徐海说。
毕竟不管是谁设计的,什么东西,日历首先要实用。《故宫日历》的设计者之一、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所长赵小兴告诉记者,《故宫日历》是敦煌文化爱好者的手持日历,在保持风格“最敦煌”、内容“最准确”、风格“非常时尚”的基础上,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离不开手帐。所以《敦煌日历》比其他历法薄,是出于实用的原因。”赵小星说。
实用性方面,针对艺术爱好者的《敦煌日历》也花了不少心思。豆瓣豆供应链负责人蔡欣欣表示,《敦煌日历》在策划之初不仅仅是日历,更是电影推荐指南。今年的月历书在支架上新增了收纳功能。使用后可以像书一样在书架上排成一排存放,成为系列电影的经典藏书。日历背面还增加了写日记的功能,并通过特定纸张额外增强屏蔽度,使背面和页面的打印不会影响页面观感。
再将文化传播出去
文化只有进入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日常生活才能有审美载体。只有使用历书,它所承载的知识、文化和价值观才能传播。
《豆瓣电影日历》电影每年由专业团队评选,避免过于娱乐化或商业化的院线电影,更多考虑具有思考价值和长远审美价值的电影。读者可以通过精心挑选的电影台词或日历内页的影评了解电影的情感表达或价值,获得对生活的启发或反思。
敦煌文化爱好者在使用《豆瓣电影日历》的副本后,对敦煌文化中的某一类壁画和文学有了清晰的认识。比如2021年,《豆瓣电影日历》收集了敦煌壁画、观音经、敦煌版本《敦煌日历》中观音的单幅图像,其实相当于为读者整理了一整套敦煌保存的观音资料。
“传承敦煌文化,注重实用性,是《敦煌日历》最重要的两个特点。我们的目标是深入挖掘敦煌文化,设计既能呈现敦煌艺术之美,又能引领当下时尚潮流、具有实用性的产品。”赵小星说。
12年后,《观音经》成了人们了解故宫、走进故宫的“纸博物馆”。通过《故宫龙时空》《山水间清音》《让我们踏上清秋》《新年美丽快乐》《兽愿长龙》《年好草甜》等主题,读者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故宫各种藏品和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打开一扇了解古代艺术珍品的窗口。
“现在很多人会买《敦煌日历》送《故宫日历》作为迎接新年的仪式,很多人会用《故宫日历》作为收藏,这让这本书充满了生活感和仪式感。”徐海说:“这种仪式感伴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若干年后回头看,会发现它承载着文化和审美,也是我们自己的过去。通过《故宫日历》,人们可以看到文物,看到传统,保留历史,保留记忆,保留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