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理念,通过五个产业实施路径,三大产业推进抓手,争取绿色经济产业年内实现绿色GDP增加值达1780亿元、增长7%以上,“十四五”增加值达2600亿元、年均增长8%左右(占GDP比重65%)。
木兰溪流域书写“绿色文章”
盛夏时节,古荔飘香。红艳欲滴的荔枝如同一颗颗“红宝石”挂满枝头。绶溪畔,红果绿叶,连绵不绝簇拥着河岸,尽情演绎着荔林水乡的夏日风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60%,获评国家森林城市,通过《莆田市城市生态绿心保护条例》《木兰溪保护条例》,持续打造生态文明的木兰溪样本……近年来,莆田以木兰溪流域绿色发展统领生态文明建设,大写绿色文章。
科学布局,实施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修复项目,辐射65平方公里,重塑“山-城-田-村-海”的田园都市空间格局,以“一轴两带两片”为主要空间结构,让“绿心”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靶心”。
眼下,西起濑溪桥,东至木兰溪大桥,沿线全长16公里的木兰溪“十里风光带”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中。“项目共包括桥梁改造、河道连通、两岸提升整治、码头建设及其他策划项目,各施工点都在对标对表抢工期。”莆田市水利局水旱灾害防御科科长张福泉向记者介绍,涵江区拟实施湖库连通水资源引调工程,荔城区已委托专业机构编制荔林水系内河绿化规划,市水务集团正在推进旅游专线规划,预计10月底初步实现“荔林水乡,木兰泛舟”。
由水而丽,因水而兴,木兰溪流淌着独特的千年文脉,也铺展着莆田绿色发展的底色。
围绕“千古木兰溪、百里江山图、十里风光带”思路,莆田从“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创新带”五大方面发力——
构建“一心两带三区多廊”的良好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格局,通过“修基底、夯根基、强海绵、提动力”,开展木兰溪流域森林生态修复、木兰溪溪源生态景观及水质提升、木兰溪下游水生态综合治理与修复、绿心河网生态修复等,打造木兰溪生态带;在工程项目中融入水文化,建设传承水文化精神的物质载体,形成木兰溪文化带;重点落实流域内企业减排升级,创建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加快低耗新兴产业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形成木兰溪绿色产业带、创新带。通过科技创新助力绿色发展,使流域既服务自然,又服务社会经济,达到“自然-社会”人水和谐。
“生态+”激活振兴密码
发展绿色经济,乡村振兴是一道必答题,而其中生态宜居是关键。
“要不断推动生态振兴,梯次推进‘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生态振兴乡村建设。”莆田市副市长吴健明说。
一个“绿”字见精神。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莆田累计创建“绿盈乡村”733个,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42万亩,完成造林绿化4.47万亩。好生态逐渐成为莆田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华亭镇五云村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曾经的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成为周边游的“网红村”;仙游石苍乡潭头村因地制宜,规划建设3.3公顷金线莲种植基地、125亩油茶基地,以“合作社+农户”合股形式带动村民增收……
当前,绿色经济赋能乡村振兴,莆田正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发展之路。
5月19日,全国首例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交易落户秀屿区。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买方,购买的10840吨双壳贝类海洋渔业碳汇将用于抵消其2021年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通过本次海洋碳汇交易,卖方林蚝(福建)水产有限公司额外增收20多万元,此举也为海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新方向。
立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莆田“生态+绿色渔业”“生态+循环农业”“生态+林业”等发展模式渐次铺开:设计无土栽培法,城厢区华亭镇园头村利农现代化农业综合园区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园区147座蔬菜大棚为全省“菜篮子”工程提供保障;荔城区推广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有效缓解养殖污染,实现养殖业尿粪、废水综合利用最大化;涵江区在山区建立7个撂荒地复垦复种示范片,辐射带动约86.67公顷,将小田变大田,规模化、机械化作业……
发展有章法,致富花盛开。
百年老字号方家铺子从桂圆干生意做起,发展成为南北干货的大宗贸易店铺,开启品牌化、供应链升级、包装创新、渠道优化等战略性调整,如今已多年蝉联京东干货类目销量第一,此外在淘宝、天猫等30多个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50多家,同时扩充永辉超市、盒马鲜生等近百个线下渠道业务。
而今,越来越多从金土地、金沙滩中逐渐走出的本地龙头企业,如利农农业、宏达牧业、正大集团、海源养殖、红太阳等一批龙头企业,正逐渐蹚出南日鲍、四大名果、莆田桂圆等莆田“特色品牌”之路。
“绿色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
“从雏鸡到成鸡,产蛋,粪污资源化利用最后制成纯发酵鸡粪(有机肥),全程自动化。”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城厢区灵川镇桂山村的莆田天顺利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熊毅超打开物联网大屏,向记者介绍项目智能化养殖模式,据悉,整个养殖场达产后,各类销售年收入可达1.5亿元。
作为莆田第一个现代化规模化蛋鸡项目,采用全封闭智能化养殖模式的养殖场,俨然是一个农业现代化产业升级后的“绿色工厂”。
发展绿色经济,当前莆田以培育绿色重点企业、建设绿色重点项目为抓手,激发绿色经济发展引擎。2021年12月上海电气风电设备莆田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与三棵树等企业共跻国家级绿色工厂行列,随着佳通轮胎等20项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海安橡胶等15家企业入选省级绿色制造企业,莆田绿色企业发展圈再扩大。
按照“产业绿色化、生态产业化、能源清洁化、生活低碳化”的标准,当前,莆田现有绿色经济产业重点企业116家,1—5月份,116家重点企业累计完成产值 556.6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27.7%,工业增加值增长23.4%。税收完成11.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7%。
按照“绿色低碳制造业、清洁生产产业、特色现代农业、绿色康养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服务业”分类筛选出六类绿色经济产业重点项目105个,总投资 124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4亿元,1—5月份累计完成投资76.9亿元。
逐绿而行,莆田按下绿色经济发展“驱动键”——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绿色技术产品推广应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等,着眼于加快经济绿色转型,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推动鞋服、电子信息、新型功能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企业节能和技术改造提升;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循环资源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等。
而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绿色交通、绿色城配、绿色物流等新事物、新模式已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当前,莆田共有21家新能源发电企业、4家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4家能源运输企业,涉及陆上风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渔光互补、生物质能发电、天然气LNG、装备制造7个领域新能源产业。
绿色经济产业专班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为“绿色引擎”加码。今年第二批招商项目16个,总投资 157.14亿元,其中新策划项目3个,新签约项目4个,新落地项目9个;正在洽谈的项目32个,总投资约53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