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中国旅游日”,很多人因为疫情受阻,不得不通过网络进行“云旅游”。图文、视频、AR技术展现了祖国河山的秀美风光,也在无数人心中种下了芳草。3354“在网上很容易得到。”疫情缓解后,他们不得不下线,打卡“拔草”。
也有人担心,“云旅游”种下的“草”也可能是挖好的坑。有媒体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云旅游”有过度美化、不真实之嫌,65.3%的受访者希望避免过度美化滤镜,保持真实自然,以免日后实地考察时因期望值过高而失望。
在呼吁营销机构真实自然,游客冷静理性的同时,滤镜泛滥、过度美化背后的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目前,旅游市场内涵狭窄、产品单一等问题较为突出,景区“颜值”成为衡量其市场价值的重要指标。在“颜值”的评价体系下,诉诸感官、粗糙、直接的“美景”和“观光游”自然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利器。与“美景”相比,旅游中更为多元的元素,如历史文化、人文风情、风土人情等,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美景当然是旅游市场的重要卖点,但如果片面推崇景点的表面价值,旅游市场内涵狭窄、产品单一的现状将进一步固化,旅游体验将变得单调、平淡。事实上,旅游的魅力远不只是美丽的风景。《在路上》的体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值得旅行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探索。甚至不那么美丽却又鲜明的自然风貌,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甚至仅仅是与我们其他地方不同的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旅游的价值所在。
笔者曾经从上海千里迢迢来到青海广受好评的茶卡盐湖,却是一个寒冷的雪天。天空被厚厚的云层覆盖着,地上覆盖着白雪。在我看来,这是一片灰暗和凄凉。如果对比《云旅游》中那美丽梦幻的“天空之镜”,这种情况实在令人失望,有一种“掉进坑里”的感叹。但是,如果你稍微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态,在去茶卡盐湖的路上,观察和认识各种各样的旅行者,你就能获得沉甸甸的收获。有人从广州开车去新疆西北;有的人走走停停,一边打工积攒路费,一边周游全国;有人背着背包,沿着青藏线徒步进藏。听他们的故事,就像在读一本人生的书。
在从西宁到茶卡盐湖的路上,笔者也体验到了不逊于“天空之镜”的壮丽景色。成群的藏羊和纯黑纯白的牦牛在金色的高原牧场上悠闲地吃草。远处,昆仑山的雪峰在强烈的阳光下照耀着银辉。穿越昆仑山时,我们经历了多变的天气。西宁阳光明媚,东部平原已是盛夏景象,而昆仑山已经是雨雪交加。山窝里吹来一阵大风,拇指大小的雪球裹在里面,正咬进皮肤,冻到骨头里。这些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足以弥补错过《天空之镜》的遗憾。
这也说明,我们在路上遇到的风景、事件、人物,可以丰富我们的阅历,拓宽我们的人生阅历,重塑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当我们对远方的向往包含着更全面、丰富、深刻的诉求,带着我们更善于发现的眼睛、更敏锐的意识体验、充满好奇的探究和质疑上路,一次旅行带来的收获将远远超过愉快的观光。
发现风景之外的更多价值,将旅游变成一项创造性活动。这样的发现之旅不仅能增加旅游的收获,还能让旅途变得有趣。旅行的收获甚至不仅限于景点,沿途的风景和人事邂逅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