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备受关注。公众关注的网络直播、短视频乱象、网络谣言、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算法应用不合理、流量欺诈等问题都在“明明白白”行动之列。
不难看出,“清朗”行动的重点任务涵盖了互联网生态的方方面面。其中,有的问题产生于互联网普及应用初期,有的问题产生于互联网迭代发展时期,是网络应用创新实践背景下的新现象、新挑战。这也意味着网络乱象盘根错节,网络治理任重道远。
网络应用靠技术,但技术不是“原罪”。一项新技术如果用得好,将极大地方便大众的生产生活,改变某一领域或行业的发展前景。技术一旦应用方向错误,就有可能被不断复制和传播,造成大范围的负面影响。网络就像一个“扩音器”。它是放大动人的旋律还是噪音,归根结底取决于开发和使用这项技术的人。
引领技术向善是网络应用开发者的使命。随着算法成为网络应用呈现和分发内容的重要方式,“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问题日益突出。过度依赖算法,缺乏必要的人为干预和价值引导,可能会放大人性丑陋的一面。对于平台型企业来说,在寻求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要坚持诚信创新,远离不良流量。
发布大众喜闻乐见的健康内容,是网络内容创作者的责任。毋庸讳言,一些噱头、吸引眼球、炫耀的内容在网络传播领域有很大的市场,也能给内容创作者带来可观的收益。但网络内容的创作不仅要遵守法律法规,还要遵循公序良俗。提高内容质量,自觉保护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权益,是内容创作者获得长久人气的基础。
弘扬和传播“真善美”,自觉抵制“假、丑、丑”,应该是网络用户的价值遵循。如今,网络素养已经成为公众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一些难以辨别的网络信息,用户不可能“听风就是雨”。利用搜索功能核实事实,听取专家意见,采用权威信息源的口径,都是识别未知网络信息的有效方法。
在“清理”的过程中,一些老问题和“顽疾”得到妥善处理,一些新问题和新现象得到及时关注和引导,我国网络生态整体向好。
下一步,监管部门要与媒体、社会公益组织等多种力量形成联动,不断探索网络发展的新规律、新特点,在问题萌芽时就积极介入、严厉打击。只有各方面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网络生态才能日渐清朗,网络文明水平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