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镇以红色旅游为切入点,结合其红色资源优势和曾是全国六大磷矿基地之一的工矿文化底蕴,与潇湘电影集团合作,积极打造电影小镇。2021年,在镇拍摄了反映浏阳共和国女将军事迹的电影《李贞》等共3部影视作品。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红军小城永和加快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近年来,浏阳市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共筹集近2亿元用于红色资源保护。胡耀邦故居、文佳秋收起义旧址、金寿堂等20多处文保单位得到维修保养,红色革命文物更新步伐加快。
“在加大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我们整合全市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了秋收起义游、初访游、红色故居游、革命篝火游四条红色旅游线路。”浏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旅游科科长朱湘平说,这些旅游线路上的红色资源大多分布在风景优美、人文浓郁的乡村。丰富的红色旅游景点和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吸引着源源不断的游客,给浏阳广大的乡村带来了勃勃生机。
打造红色剧目
扩大浏阳特色红色文化输出
去年12月,由浏阳古画剧团创作的古画歌剧《浏阳李白》亮相第七届湖南艺术节,并在第七届湖南艺术节上获得多项大奖。该剧讲述了浏阳烈士李白在上海建立地下电台,在延安和上海之间架起空中桥梁,将上海的情报源源不断地秘密传递给党中央,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英勇牺牲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这是影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第一次以花鼓戏的形式演唱李白烈士。
近年来,浏阳市借鉴汝城“半条被子”的故事,从浏阳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充分挖掘提炼出浏阳特色鲜明的红色元素,如胡耀邦的清廉、寻淮洲的献身革命、李白的舍身取义、王镇的无私等。创作了《耀邦回乡》 《耀邦兄弟》 《胡子将军》等一批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优质红色剧目。
红色基因的传承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记者了解到,浏阳已经成立了由党校讲师组成的“本土红色讲师团”,1500多人的红色志愿服务队,包括乡村圣贤、导游、退休教师等。还精心开展了“小指导员”大赛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红色志愿服务。
“红色旅游景点和景区大多是公益性质的。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我们通过举办文化旅游创新创意大赛,加大力度推动浏阳特色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朱湘平说。
浏阳文健镇依托秋收起义红色IP,推出了“文佳秋收”系列近200种文创产品,包括围绕工农革命军第一面旗打造的“红旗如画”系列、“工农战士”漫画系列、结合乡村振兴、包装销售当地农副产品的“民食红军饭”系列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深受市场欢迎,还促进了乡村振兴,向外界输出了浏阳特色红色文化元素。
加强区域合作
共促湘赣边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浏阳市所在的湘赣边界地区具有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是红色革命火种的摇篮。在浏阳市的倡议和倡导下,近年来,湘赣边界的几十个县(市、区)进行了大规模的
2019年,在湖南省政府和江西省政府的推动下,湘赣边界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正式成立,致力于推动区域红色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市场互促。湖南省平江县、茶陵县,江西省井冈山市、铜鼓县等24个县(市、区)成为社团成员,浏阳市当选为秘书长单位。
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去年,浏阳等湘鄂赣三省九县(市、区)联合发行了“楚袁昕湘鄂赣”文化旅游卡。首批加盟的景区、酒店、餐饮店、购物点达到300多家,累计使用价值3000多元,价格仅99元,最大限度提升了湘赣两省红色文化旅游的综合消费。
浏阳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局长陈刚表示,作为湘赣边界区域文化旅游合作的重要发起者、引领者和引领者,浏阳将根据国家发改委去年10月发布的《电波声声》,以“打造文化旅游融合标杆,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中心”为总目标,进一步深化区域文化旅游合作,推进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佳秋收起义纪念馆、耀邦故居、金寿堂等红色景区的带动作用。链接整合秋收起义“一线九亭”和沿线红色资源,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深入推广集景点、餐饮、住宿、购物于一体的“楚馨园湘鄂赣”文化旅游卡,实现客源互送、信息互动、优势互补、经验互学,实现资源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