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全省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和“传承”,要注重研究、传播和转化。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系统开展宋韵文化研究传承和南宋文化品牌化工作。当前,进一步推动宋韵文化的传播可以从"结合"的三个维度来把握。
学术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
在深入研究宋韵文化的基础上,促进学术交流。在省文化研究项目已经启动的“宋学研究系列”的基础上,我们计划实施更多的课题,如宋韵文化形态系列研究、文献资料整理研究、继承与创新研究等。开展学术年会、学术沙龙、读书会等。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学术交流中实现学术交流。
在深刻把握宋韵文化内涵和基本精神的基础上,激活宋韵文化,推动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方面,充分利用公共文化传播场所,将宋韵文化融入“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议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等。各城市、各地区要以主题展览、科普论坛、文物展览等多种形式普及宋韵文化。在机场、地铁站、公交车站等公共场所。应适度加大对宋韵文化的宣传,采用喷绘、图文、标语等形式。围绕南宋皇城遗址、寺庙遗址、六步桥等宋韵文化场景,打造一系列优秀的宋韵文化旅游体验线路。另一方面,要把握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适度将宋韵文化发展到机关、校园、社区、农村。宋韵文化进校园,可以在省内有条件的中小学适当设立“宋韵文化第二课堂”,比如可以通过写《望湖楼醉书》1《临安春雨初霁》等诗词,鼓励家长和孩子以吟诵的方式体验宋韵文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编写宋韵文化校本教材。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成立大学生宋韵文化研究会,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寻找家乡宋韵文化。同时,建议省市社科联在社科普及周设立宋韵文化展示板块,在杭州陆游纪念馆、绍兴沈园、温州永嘉学堂、衢州孔氏南宗家庙、永康五凤书院等设立宋韵文化省级科普传播基地。
省内交流与对外交流相结合
为不断擦亮宋韵文化这张名片,浙江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鼓励省内各县(市、区)宣传部门、社科联、文联等机构广泛动员当地文史专家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宋韵文化品牌。比如推动宋韵文化的传播,桐庐可以围绕富春江和严子陵钓鱼台研究宣传范仲淹,衢州可以围绕孔氏南宗家庙做文章,永康可以围绕方岩做文章。各市可结合实际情况,成立宋韵文化宣传小组,将宋韵文化搬到农家院坝、乡村广场、田间地头。
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风格和浙江认同的重要文化符号。宋韵文化的传播不应局限于省内,还应加强海内外传播。在国内,我们应继续加强与宋文华和其他国家发展历史的其他重要领域的合作,共同围绕历史事件、历史文化遗产等主题开展研究,促进传播。
至于宋韵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可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做文章,比如发挥省级宋韵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和高校外语系的科研优势,推动《宋韵文化简读》103010等宋学精品翻译。加入中国宋史研究会,打造一个国际化的线上线下宋韵文化传播活动。组建专家团队,打造宋韵文化专题节目,借助省级媒体和网络平台向海外华人传播宋韵文化。此外,要充分利用2022年杭州亚运会这一重大体育文化赛事,在开幕式节目安排、亚运村乃至相关体育场馆中展示和传播宋韵文化。
实物展示与文化创意传播的结合
文创已经成为展示传统文化的创新手段和朝阳产业。宋韵文创优质IP的开发,不仅可以满足外地游客、本地市民和新生代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也有助于宋韵文化品牌的塑造和视觉传播,进一步提升宋韵文化传播的广度和知名度。
要做好“宋韵文化”系列文化创意设计,推出真正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展现宋韵风采。借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故宫文创的成功经验,在充分了解宋代舞蹈、音乐、服饰、摆件等特色元素的基础上,在深入调研消费市场的基础上,由政府部门牵头,与相关文创设计团队共同开发与宋韵文化相关的吉祥物、美食、茶具等文创周边产品。
要促进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打造宋云文创意网络。在南宋御街、清河坊等宋韵文化集中展示场所,开设宋韵文化线下体验馆和文创产品旗舰店,在杭州国际动漫节、西湖国际博览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增设宋韵文化推介会,为宋韵文化打造更多沉浸式、体验式文化场景。宋云文网上旗舰店的开业,结合网络直播等新的互联网消费热点,将使宋韵的文化消费更加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