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曙光,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以来,围绕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将从单枪匹马转向跨区域、多学科合作。
2月10日,记者从“红山社会文明进程研究”项目秘书处了解到,在这一新模式下,今年分布在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的红山文化考古发掘工作将同时启动,在已确定的4个发掘点分别进行考古发掘,重点关注重点。
“牛河梁”女神庙可能不是一个孤立的建筑。
红山文化时期步入文明的门槛了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中华文明还有另一个源头。去年正式列入国家级“考古中国”项目的“红山社会文明进程研究”正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红山社会文明进程研究”项目秘书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郭明2月10日透露,今年该项目将重点在辽宁牛河梁遗址、马山遗址等4处考古遗址进行发掘。内蒙古自治区彩陶坡遗址;河北省东汕头遗址。
位于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大型祭祀遗址。这里不仅出土了祭坛、女庙、石冢,还出土了大量的红山玉器和彩陶。
郭明告诉记者,牛河梁遗址一期有四个建筑遗址,女神庙是第一个建筑遗址。女神庙北侧,相距约10米,是第二建筑工地俗称的“大平台”。按照之前的认知,二号楼遗址的“大平台”和女神庙是独立的建筑,但随着挖掘的深入,这两座建筑很可能是同一座大型建筑的一部分,连接的区域就是考古学家今年要深入挖掘的9号平台基地。
郭明说,如果能确定女庙、“大平台”和九号平台基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一方面可以证明这是红山先民的公共空间,是他们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也可以证明,5000年前的红山先民已经有了整体统一规划的意识,这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马鞍山遗址将对出土陶器进行测试分析。
桥山遗址位于朝阳市建平县太平庄镇石太沟村。经过前期发掘,已经明确这是一个以红山文化早期为主体的大型聚落遗址。发现了红山文化早期的房屋、仓库、大型建筑遗址及周边壕沟等设施,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骼、贝壳等。同时还发现了祭祀坑,出土了陶筒壶、彩陶壶、红陶壶和贝类遗物的组合。由此可见,马山遗址可能是一个兼具生活和祭祀功能的聚落遗址。
负责马山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樊胜英介绍,今年,马山遗址不仅将继续深入聚落遗址的中心活动和祭祀区,还将对遗址出土的陶器进行科学研究,以了解古代制陶技术的发展、演变和传播规律, 以及其中蕴含的古代经济文化信息,进而为探索红山文化的生产技术、组织方式和社会复杂性提供新的线索。
同时,今年考古工作者还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马山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浮选炭化植物标本等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动植物的种类、来源、组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