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白:陈泰民,澄江古陆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澄江古陆自然博物馆馆长、研究员
1984年7月1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生物学家侯先光在云南澄江,将他脚下的岩层敲开,发现了那罗虫化石。于是,记录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谜的澄江生物群化石再次浮出水面。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遗址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一个古化石世界遗产,也是亚洲唯一一个古化石世界遗产。
2016年,我被调到澄江化石遗址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面对这个5亿年前埋葬了我们祖先的丑陋山包,我感到敬畏。这里发现的20大类281种,几乎包括了活着的动物的祖先,这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来源。关于它的许多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
2012年申请世界遗产成功后,本来以为会有一波访问,没想到一年后观众不到一万。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课题,即如何保护这一世界遗产,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想了想,我们决定在工作中扮演三个角色:好看的山人,解说员,经纪人。
我们努力做一个好看的山人,不断加强生态管理和土地流转,加强日常检查监督。同时颁布实施了《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为科学保护,国家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相继完成。
我们努力做好讲师,讲好化石故事。与南方古代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研合作。编辑书刊,举办展览,组织文化创作,努力把澄江化石的形象变成吸引大众的产品。2019年,我们公开向公众征集“澄江小昆虫”等创新口号,并在高速公路上进行宣传,引发热议。很多人都知道澄江化石。由于推广效果显著,我们获得了2019年“菠萝科学奖菠萝U奖”。
我们努力成为一个好的经纪人,在现场建造一个博物馆,用博物馆展览的语言展示高度专业的化石遗产。
寒武纪历史悠久,相关知识非常“冷”。如何突破?我们放弃了单纯展示澄江化石的想法,而是以“讲述宏大的生命进化故事,凸显澄江化石的重要地位”为主题,以“全景方式”展示地球上生命的进化过程。第一层是“生命爆炸”,第二层是“生命进化”,第三层是“生物多样性”。藏品中有6万多件标本。除了澄江的生物化石,还可以看到世界各地各个地质时期的珍稀化石和生动的植物标本,如恐龙、绿孔雀等。
化石小,不直观,怎么破游戏?我们通过技术让“高冷”化石“活”起来,建造OLED海底隧道,利用高清数字技术恢复寒武纪生态系统。采用VR、AR、体感互动等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搭配200多个多媒体视频,让展览充满科技感。
为了把“科研圣地”改造成“科普胜地”,我们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在中国“科普十大品牌”的基础上,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起源与演变”等内容丰富的科普研究活动。
2020年8月,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开馆,至今已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仅春节6天接待游客5.5万人次。“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展品真实可信,内容丰富,为游客提供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孩子们通过互动体验学习生命起源的知识,是很好的科普基地”.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游客们纷纷称赞。
让古生物化石活起来,讲述生命进化的故事,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