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创意声、舞、歌、画节目《忆江南》一播出就上了热搜榜,各大平台的播放量直线上升。富春山居的山水画,山中渔人、行者、文人的歌唱,与婉约的江南舞韵融为一体,带给观众极致的视听享受和深厚的精神修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文化基因,塑造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让梦想贯穿历史、现实、未来,凝聚中华民族奋进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和审美情趣,切中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同时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传递传统文化魅力,寻找传统文化创新的现实路径。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丰富,为今天传统文化的“活化”和振兴提供了机遇。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发布实施。供给侧文化创造生产主体“八仙过海显神通”凭借国力增强带来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文化业态中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短视频平台重新焕发活力,民族音乐、汉服受到追捧,博物馆成为打卡新地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和动力。这无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领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文艺领域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走向新的高度,从早期的“互联网传统文化”,以互联网为载体,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展示和解读,到逐渐催生新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以电视综艺节目为例。如果说《百家讲坛》1《中华诗词大会》这样的节目是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1.0时代,那么以《唐宫夜宴》1《忆江南》为标志的节目就代表了2.0时代。2.0时代呈现出许多新特点:突破了物理时空的限制,场景更加灵活多变;突破单一艺术门类的局限,各类艺术呈现融合趋势;突出细节和故事,呼吁观众更加积极参与;落地点永远是给人看的,尤其是现代人。
我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赋能文艺的技术优势,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工作,使之成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创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文艺要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止错误思想抬头。其次,要善用技术,也要慎用技术。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无论技术多么辉煌,都要靠技术。文艺作品需要筋骨,需要道德,需要温度。第三,要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既可以用简洁的笔墨勾画人物,又可以塑造现代观众喜欢的人物。比如《唐宫夜宴》的走红,离不开调皮可爱的小姐形象的成功塑造。最后,提供多元化的尝试,尊重多元化的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