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足迹]
旁白:王佩瑜,广东省潮州音乐的非遗传传承人
我出生在一个超乐家庭。我从小继承家庭教育,吹拉弹弹刻苦学习,深受传统音乐影响。我的第一个音乐老师不是别人,正是我的父亲——王安明。我父亲一生与朝越绑在一起,成绩斐然。《潮月《狮子戏球》 《浪淘沙》 《平沙落雁》和《梅花桩》经过改编首映,至今广为流传。
潮州是潮州音乐的中心和发源地。我们今天所说的潮州音乐,不是潮州人的音乐,而是广东潮汕地区民间音乐的总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潮乐形成于唐宋,有“汉音”、“唐音”之誉。除粤东外,潮乐还风靡闽南、广州、上海、台湾、港澳台及东南亚国家。明末,潮剧随着潮州人的脚步传到了海外。现在越南弦乐器“盖胡丹弦”来自潮剧的头弦。
潮汕地区的移民历史相当丰富,这使得潮剧音乐保留了中国音乐文化的多重基因。从音乐的形式、结构、器乐来看,它承载着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音乐的烙印,无愧于“民族记忆的脊梁”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的称号。
今天,对于我们来说,解读古代的声音和歌曲,用当代的乐器和当代的表演者演奏它们,把这些古代的声音和歌曲呈现给当代人去理解,是非常有意义的。每一代的每一个音乐人对古乐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演奏者会有不同的版本如何解读。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赋予曲目更有逻辑性的结构,使之更紧凑,更多样。
潮州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类型的音乐,现状不容乐观,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理想。多年来,我利用在许多音乐院校做客座教授的机会,对高校缺乏的传统音乐教育进行了探索和补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非常希望我们当地的传统音乐、传统文化和艺术能够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体现。从普及上来说要做,从提高上来说要有音乐学院的正常入学。要想编好教材,做好音乐最重要。主动是推广超乐最好的渠道。
(记者王忠耀、吴春燕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