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当前,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广泛共识。那么如何在兼顾“数字”属性的同时突出“文化”属性呢?
数字文化产业需要转型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指出,早在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36.2%,中国数字经济的总规模和增速均居世界第一。其中,数字文化产业不仅实现了快速增长,而且对社会的影响最大。
据相关统计,2017年,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3万亿元至1.19万亿元,总产值将达到2.85万亿元至3.26万亿元。到2020年,工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
2016年,数字创意产业首次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文化部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数字文化产业”概念,也是第一个国家级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宏观指导文件;2020年11月,文化旅游部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进数字文化产业优质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商业资本的持续投资。然而,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缺乏高质量文化内容的瓶颈问题变得更加明显。技术发展毕竟来源于市场和资本的不断投入,需要可变现的商业回报。同时,由于技术的驱动力,企业更加注重新技术、新平台或新手段的研发,通过一般的互联网规则吸引用户获取回报。这些因素在行业内逐渐沉淀,形成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基本惯性。当行业意识到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时,如何完成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使传统文化焕发全新生命力
江苏省作协名誉主席范小青发现,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的统一在实践中并不是死路一条,但有很多可以借鉴的例子。比如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等公益性文化机构积极拥抱数字化,通过与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共同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
2018年,故宫博物院开放万年老画,向社会青年征集音乐创意,推出基于真实历史故事的漫画《故宫回声》。位于西北地区的敦煌研究院也是数字化的先行者,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文化旅游活动“线上”转型的积极探索中,推出了“点亮莫高窟”的创意互动,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亲临敦煌。
“中国有大量的传统文化资源,迫切需要提高开发和转化这些资源的能力。引入“新文化创造”的核心理念,充分利用数字手段进行知识产权开发,有助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范小青建议道。
“新文化创造”是国内大型互联网企业提出的概念,希望通过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统一,创造出世界级的中国文化符号。这个概念来自互联网领域,所以有明显的数字品牌。“新文创”的核心是探索以IP建设为核心的数字文化生产模式,并通过实践,形成了一套经过市场检验的相对成熟的操作系统。”范小青认为,在当前的文化产业中,应该推广传统文化资源,形成更加大众化的文化知识产权
“新冠肺炎疫情踩了刹车,给庞大的文化旅游业增加了一个节流口。在防疫形势常态化的特点下,我们看到了数字文化产业带动整个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希望。”云南省作协主席范文说。
据记者了解,2019年,云南启动了“新文化创造”项目——“云南新文化旅游IP计划”。该计划旨在利用网络动画、电竞、影视剧等数字化手段,与当地政府共同打造《英雄联盟》校园电竞文化创意村,开发基于动画IP衍生的《一人之下》云南时尚品牌服装,对云南本土文化历史资源进行创造性改造。据悉,大理白塔峪自然村电竞村项目落地以来,当地游客日均流量已超过1万人,比上一次增长近一倍;周边店铺营业额增长157%。
范文认为:“这些‘新文化创造’实践不仅以更加新颖生动、互动性更强的方式在更广泛的社会人群中推广和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增强了公众学习优秀文化遗产的热情和参与度。同时,它们也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促进意义。”
范文说,目前,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不同层次的文化文化机构,通常游客少,缺乏活力,更有收集、整理和研究价值,向社会传播文明的途径也很少。“希望有条件的文化文化机构可以借鉴故宫、敦煌,借鉴‘新文化创造’的发展模式,做好与数字化的衔接,以满足‘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范文说。
全新视角和路径
中国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潘开雄一直关注传统文化形态与数字文化形态的协同作用。
他以网络文学为例,这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网络文学经历了一个从最初无序的文学网络化到逐渐有序完成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截至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数量已达193人6万人,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达2590.1万部,行业市场规模达201.7亿元,覆盖用户超过4.5亿。
作为典型的数字文化形式,网络文学不仅书写社会变迁与时代情绪共振、引起读者共鸣,也传承历史文化并推动其焕发活力,并且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但要想持续打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网络文学内容,还需新旧协同,推动产业链上各环节的进一步完善和升级。
为此,潘凯雄建议:首先是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协同发展。各级领导机关及文联、作协等具体的职能部门在做有关推动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时,有必要切实将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的协同发展纳入统筹考虑的大盘之中。其次,是加强对网络文学运营平台及创作群体的研究、培训与引导,培养新型文学人才队伍。既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文学的做法将其同化与“管死”,又不视而不见地任其“野蛮生长”。再次,为网络文学作家从事现实题材创作提供便利条件,从国家层面支持网络文学精品“走出去”。此外,在相关国家级项目中,给予网络文学优秀作品更多的机会与支持。
事实上,在市场化、产业化的推动下,目前,网络文学通过在影视游戏、动漫等领域的改编开发以提升和扩展其价值的方式,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网文乃至整个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一大批由网文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获得良好市场反响,借助影视作品的热度和IP联动,网文作品的影响力也进一步“破圈”,二者间的良性互动越来越多。比如近期热播的网文改编剧《赘婿》,该剧播出后,网文平台上的《赘婿》原著日均阅读人数提升了近17倍,这对于一部尚处于连载中的网文作品来说,实属难得。
“目前,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基建’已基本搭建完成,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需完成‘从好内容到内容产业,再到内容产业链耦合’的三级跳,尤其是网络文学、网络动漫这些新兴‘内容源头’和传统影视行业这个‘内容放大器’间的耦合,将是数字文化产业布局从广度转向深度,由高速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这些数字文化产业“新生力军”在价值引导、制作水准、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探索,新旧协同下的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