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生活了16年,非常热爱这座城市。但是,我发现没有足够多的针对外国人的数字服务产品。比如我想看上海最近的一些展览,还是找不到有用的App。”日前,在市人才办的指导下,由市科委、市外国专家局、浦东新区共同主办,同济大学特约研究员芮武峰谈及了这件“无足轻重的小事”,引起了众多外国专家的共鸣。
城市发展,人才第一。上海连续多年被授予“外国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称号,其开放便捷的人才政策、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服务以及国际化、高质量的人才配套环境,让全球人才远近闻名。要想长期留住人才,城市文化孕育的“烟火”至关重要。面对外国专家的建议和要求,市外国专家局表示,将认真梳理这些需求,让更多的外国人才享受到城市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便利。
上海是最包容的城市,这是最大的吸引力。
“在我生活过的城市中,上海是包容性最强的城市,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断向世界展示友谊。”在上海电气克什比核电泵项目部主任王业的心目中;阀门有限公司,包容是上海最大的吸引力。王的公司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为核电站提供高端设备。来到上海后,王也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我对未来的预期非常乐观。”
作为一个在上海生活了25年的“沪通人”,土耳其担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诺扬罗纳不禁对上海的执行力“赞不绝口”。不久前,当他看到陆家嘴某处的栏杆影响交通时,他提议拆除它。几天后,他收到反馈,栏杆已经拆除。
在参加活动的外国专家中,来自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语言工程专家董年龄最小。她代表年轻人发言:“如果一个地方充满机会,年轻人就会来。”
在中国学习了10年后,董回到西班牙任教一年,那里的学生对遥远的东方充满好奇。“我是中国奖学金项目的受益者。如果上海有更多的国际合作交流项目,让中外学生加强交流,相信会有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来到上海。”
要建设世界顶尖的学术机构,文化设施要跟上。
“我和家人都很喜欢住在上海,我也致力于让更多的科学家来上海。”李政道研究所的李政道学者李政道说。李政道研究院的“野心”是聚集世界顶尖精英,吸引年轻科学家来此体验,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
“要建设世界顶尖的学术机构,文化设施必须跟上。”中井一郎说,日本也建立了类似的学术机构,但周围没有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设施,因此研究人员工作后不会活跃在这一领域,也无法产生因交流而产生的想法。他注意到,李政道学院非常重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浦东美术馆等一批公共设施的建成也给了外国专家几个“喜欢上海的理由”。
“浦东有很多公园,所以我们可以好好利用它们。”上海大学著名教授马格说,在国外,人们喜欢在公园里跑步、骑自行车,希望浦东能组织更多的活动,帮助外国人扩大社交圈,让绿色公园更生动。
让“口袋生活”的便利惠及更多外国人。
想注册App,发现没有外国人频道。我想知道展览信息,但不知道去哪里找。我想预约看展览,但是找不到英文界面.因为我爱上海,想在上海呆很长时间,这样我可以更好地融入上海
目前,上海正在进行城市数字化转型,未来将有更多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融入数字化。市科委副主任、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黄宏表示,将支持浦东新区建设国际人才发展先行区,在涉外人才管理服务方面将出台更多创新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体系。
相关部门还表示,在数字化转型中,上海将为更多外国人“开一扇窗”“留一扇门”,让参与上海建设的外国专家充分享受“掌上生活”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