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沪剧团原创沪剧《早春》塑造了一个活泼的革命者“柔石”形象,代表了上海的私塾,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阶段艺术展演季”。“只有厚度才能产生影响。”剧团团长王慧丽介绍,剧团一直在积极推进戏曲文化转型创新,将海派文化与现代经典深度融合,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剧场。上海袁新东沪剧团沪剧《飞越七号桥》,取材于解放战争的真实历史,在战火纷飞下唱响了一曲英雄赞歌。
坚持用深刻的思想和优秀的创作创造新的优秀的产品,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红”不断在原创舞台上诞生。上海沁源沪剧团三次向身边的事物学习,讲述普通人的闪光点。原创沪剧《51把钥匙》 《遥遥娘家路》 《石榴红了》走进嘉定、青浦、松江等地群众家中,全年演出396场,让新老观众家喻户晓。
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音乐市场强劲增长,拥有52.4万观众。私人团体充满活力。面对海外剧的缺席,他们扎根内地,迅速“补位”,为中国本土音乐剧画下了一条昂扬向上的成长线。
许钧艺术中心音乐剧《赵氏孤儿》成功为中国古典文本注入现代性,实现全年演出50场的计划。音乐剧《石淼客》近年来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2021年在商演取得了605场演出的好成绩,平均每天演出近2场。
“新空间”点燃新创意,开启演艺市场新赛道。
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共有100个新的表演艺术空间,遍布全市。它们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消费业态的诞生,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作为重要的“内容提供者”,民办高校群体与新演艺空间的融合碰撞,开辟了沉浸式演出、驻场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发展新模式。
去年,袁新东沪剧团不仅创作了大型原创沪剧《飞越七号桥》,还将沪剧的演出带到了浦江游船上。剧团首创“沪剧表演特色”游船,拓展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路子。亚洲和上海的“星空空间”发展迅速,向文化致敬,把握市场机遇。去年9月,音乐剧《危险游戏》沉浸版成功入驻,每个场馆入座率超过80%。
上海马华FunAge一直是演出市场上票房表现最好的。即使受疫情影响,2021年的收入依然达到了1.18亿元,共演出1287场。去年年底,马华FunAge全新沉浸式剧《疯狂理发店》在商场上演,短短一个月就取得了400万元票房的好成绩。新空间演艺为年轻人的消费生活注入了热情。马华FunAge CEO王海刚表示,新的太空演出已经成为马华FunAge的一个新赛道,“我相信《疯狂理发店》至少可以演出三年”。
过去一年,上海现代人戏剧社持续探索戏剧与文创园的产业融合。剧团先后在上海网红打卡地——上声新院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咖啡节和第二届悬疑剧展演周,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戏剧成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亮色。“与身处险境的剧场相比,观众得到了‘解放’,每一个新空间的表演都是量身定制、独一无二的。”上海现代人剧社社长张宇说。
“如今,能够带来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在市场上发挥主导作用的民办高校越来越多。”魏徵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上海近百所民办高校形成了“坚持创作主旋律,坚持扎根基层”的办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