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趋势来看,“双还原”政策是建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基础上,教育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具有辨析和批判的精神,从而学会运用知识,甚至创造知识。
在实践中,基于智能技术的数据分析可以实施分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一方面,通过数据反馈,有助于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掌握学习情况,进行精准的教学和辅导。在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下,教师有限的精力总是愿意但无法满足学生复杂的需求。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准确聚焦学生的知识漏洞,进而减少学生无效的学习时间。
另一方面,智能批改、教学机器人等应用已经进入课堂,正在帮助教师解决一些重复性问题,减轻教学负担。学生不是机器,不能单向输入,必须双向互动。教师是这种双向互动背后的驱动力。教师将成为“智慧课堂”的领导者和设计者。在一定程度上,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给教师更多的时间去创新和设计教学方法,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教育的外部环境维度上,要重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对接;在教育内在动力维度上,要通过人机结合的思维体系,注重教育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注重个性化教育;在教学技能方面,要注重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的专业培训,让教师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
回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责任和使命。通过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机关系的思想,从批判的视角可以发现,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不仅体现在生活领域(包括精神文化),还体现在生产领域的全面扩张甚至替代。
总之,世界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作为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教育产业,它需要与科技一起进步,及时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融入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测试、优化和升级。在“元宇宙”的喧嚣中,应着力构建以人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应用伦理,构建“人机融合”的教育生态系统,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