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消费日报》发布了2021年消费领域五大热词,“平体”一词入选。其他精选热词如省钱、理性、国潮、离婚等也与之密切相关。
平,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崇尚廉价替代品的消费现象。根据一项调查,近60%的年轻人说他们只把钱花在他们刚需的东西上。从“只买贵的东西”到理性思考“2000部手机和5000部手机有什么区别”;从盲目追求“昂贵的完美”到发现“一个3块钱的香皂就能代替美容蛋清液”;从宁愿透支消费来维持“伪精致”,到越来越注重产品的性价比.一些年轻人不再轻易为品牌溢价买单,不再盲目追求奢侈品和网络名人产品,他们更愿意只购买真正需要的廉价替代品。这种“以平换热”无疑是消费观念的可喜进步。
一段时间以来,消费主义逐渐兴起,将很多年轻人困在其中。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年轻人都买鞋和包包,非国际品牌不买。手机等电子产品不新不爆;一顿饭和一杯奶茶不是没有网上名人餐厅。众所周知,类似的消费行为看似“模范”,实则不仅毫无意义,反而会养成骄奢淫逸的风气,把人带入拜物教的泥潭。
你看,为了买一部名牌手机,湖南一个17岁的男孩不惜“卖肾”;为了买名牌包包和名牌鞋,一些女大学生愿意拍裸照借网贷,而且越来越深;为了得到最新的名牌电子产品,一些年轻女性愿意找黑中介卖鸡蛋.类似的事件虽然是极端的案例,但是令人震惊,难道不是对极端消费主义危害的控诉吗?对于一些贫困大学生来说,不顾父母在工地上“挤菜吃馒头”的现实,也跟风追求一双近千元的鞋子,无疑是一种令人苦恼的社会病。正如著名学者让鲍德里亚在他的著作《消费社会》中所批评的那样,人们购买商品不仅是作为工具,而且是作为舒适和优越的要素。在消费主义下,商品的价格被虚荣心大大抬高,导致一群无意识的“竞相买贵”,对此我们应该高度警惕。
当然,一个社会的发展不会反对消费。年轻人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适当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一切消费都要以现有的经济基础为基础,量入为出,理性选择,适度消费,适度。与其厌倦“一会儿花钱,三年还债”的“伪精致”,不如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开支,务实购买必需品,少用水过好日子。
更何况一个人真正的财富和精致,只有一部分是物质上的,更大一部分来自精神上的财富,以及认真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的贡献。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都是不能丢的好风俗。“以平代热”在年轻人中趋于流行,即回归以俭代奢、量入为出的朴素消费理念。人们当然对此感到高兴。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努力,促进理性消费的回归。理性消费不抑制消费,不会影响经济。相反,它将促进更加务实、健康和文明的消费文化,这将对经济结构的优化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