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喜玛拉雅IPO据报道又要去美国了。早在2018年5月,报纸上就出现了“喜马拉雅以40亿美元估值融资,在香港重启VIE IPO”的消息。这三年喜马拉雅上市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复一次,但最终公司表示目前没有明确的上市计划。
这次也不例外。喜马拉雅相关负责人回复记者:“目前没有明确的上市计划。”
3月10日,喜玛拉雅IPO传闻再度浮出水面的第二天,作为中国第一只网络音频股票上市的荔枝发布了财报。虽然亏损缩小,但公司付费用户数量下降,被外界视为不利信号。
事实上,与短视频相比,在线音频在用户规模上只是一个小行业。前喜马拉雅市场部负责人、副总裁张永昌曾经说过,音响行业的整体MAU只有2亿左右,即使喜马拉雅占了100%的行业,市场还是不够大。
“随着龙头企业内容和场景生态的改善,以及行业内强监管的趋势,网络音频的马太效应将会更加突出。”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这个行业的版权问题和同质化问题依然存在。”
付费用户少、付费率低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线音频市场已经基本形成了喜马拉雅巨头、蜻蜓FM巨头、荔枝巨头之间稳定的竞争格局。从建立的时间来看,荔枝和喜马拉雅是同年推出的,而蜻蜓的建立早于荔枝和喜马拉雅。但从用户规模来看,喜马拉雅的市场份额最高。
用户付费率一直是判断在线音频平台流动性的核心指标。支付率高一般证明平台流动性还不错。同样重要的是支付率的不断提高。
据媒体报道,2017年6月,喜玛拉雅用户支付的APRU超过90元,但只有3500万用户愿意支付,支付率仅占平台用户总数4.7亿的7.4%。自2019年以来,喜马拉雅通过各种会员推广取得了新的成就。2020年8月,平台推出“买1,得13”推广。当时有3000万用户参与活动,新增用户中有26%是年轻的Z代。但即便如此,总体来说,平台的支付比例并不太高。
这个问题也可以从荔枝的财报中看出。根据荔枝发布的最新财报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荔枝手机MAU为5840万,比2019年同期的3653万增加15%;然而,每月付费用户数量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434,100人下降到422,400人,下降了2.7%。
某头音平台的一位运营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实现盈利,少花营销费用是必须的,但为了抢占市场,平台在营销上投入了巨资。”
2020年第四季度,荔枝也增加了营销投入,达到4868.2万元,较2019年第四季度的2880.5万元大幅增加。遗憾的是,营销费用的增加虽然可以带来收益的增加和MAU的提高,但并不能改变核心用户的增长。
“高成本和低支付率形成了差距。长此以往,平台会被拖入恶性循环,即用户不愿意为内容付费,平台方没有资金做更好的内容,然后用户会变得更不愿意付费。”上述头音平台的运营者是这么说的。
被“近忧”围困的平台们
目前喜马拉雅和蜻蜓FM主要专注于PGC内容,有声读物版权较多,但这也使得内容投资成本过高。相比之下,以UGC内容为主的荔枝避免了较高的版权成本,也因为UGC内容不易控制,内容违规、色情、侵权等问题频繁发生。
荔枝因被几个助眠主播调侃助眠内容、引诱低俗色情音像等问题接受相关部门采访,被勒令关闭直播板块的“助眠”频道,并在助眠板块录制播放非法节目。荔枝相关人士曾回复记者:“我们会继续加强内部管理,避免管理漏洞。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防止黑产品入侵和克服行业技术难点的投入,强化人员审计能力和风险意识。”
2020年,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喜马拉雅和蜻蜓FM平台进行了采访,重点是如何保护用户权益。喜马拉雅表示,Android用户可以直接在页面上取消会员费自动续费,IOS用户也可以通过点击页面上的超链接取消。但在接受采访后不久,喜玛拉雅某市场部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供应商贿赂;市场部的一个员工介绍他作为代理人控制的公司谋取不正当利益。喜马拉雅也向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
其实喜马拉雅FM、荔枝FM、荔枝的“近忧”远不止这些。随着字节跳动、网易、腾讯等巨头纷纷推出有声书产品,网络音频行业将受到冲击,喜马拉雅FM、荔枝FM、荔枝FM的局面即将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