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电 “又一批鎏金铜宝还原了金色。”巫山博物馆副馆长张慧如说。在“舞动长江经济带,探寻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中,记者从重庆巫山博物馆了解到,近日,博物馆出土的74件鎏金青铜器历时8个月,修复工作已经完成。
巫山鎏金棺饰作为峡江丧葬文化的独特符号,是巫文化与西王母信仰的结合,也是汉代大巫山地区特有的艺术奇观。
巫山出土了大量的镀金青铜器,价值很高。但自出土入藏以来,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科学的治疗,疾病严重。肉眼可见,许多坚硬致密的绿色粉末状青铜锈覆盖在它们的表面。因此,对出土的镀金青铜器进行科学修复迫在眉睫。
2019年,巫山博物馆选择了74件鎏金青铜器进行修复。这些文物主要出土于弥陀墓、土城坡墓地、龙门口墓地等遗址。它们包括装饰品、棺材钉、耳杯扣和其他形状。今年4月,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正式启动。
“青铜器表面的镀金层很薄,通常只有头发直径的1%。”张辉介绍,维修人员使用凝胶除锈剂对青铜器进行除锈。经过8个月的修复,这些青铜器的鎏金色泽恢复了光泽,出现了西王母、青龙、白虎、朱雀、三祖五等精美纹饰。其表面描绘的人物也显露出来,表现了汉代巫山人对仙界的向往。
张辉告诉记者,截至2021年,巫山已出土鎏金青铜器1086余件,是巫山博物馆馆藏文物中最丰富、数量最多的。其中,“东汉西王母柿形鎏金铜饰”被重庆市文物局定为巫山“十大镇馆之宝”之一。博物馆根据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对烫金文物进行了分级,一级6套,二级13套,三级28套。
为什么巫山出土了很多鎏金青铜器?巫山博物馆馆长张骞说,这次修复的鎏金青铜器大多是东汉墓葬出土的器物。在汉代黄老思想和巫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希望死后升天,于是在镀金的青铜器上刻画了西王母和四大兽的图案,希望在西王母的帮助下升天,过上死后舒适安逸的生活。
“重庆三峡地区流行镀金青铜器,绝非偶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先进的铸造技术为峡江地区镀金青铜器的出现和流行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撑。一些平民墓葬中还会出土镀金青铜器,说明当时三峡地区经济相对发达,镀金青铜器受到社会各阶层的高度重视,成为丧葬习俗中的重点陪葬品。”张茜说。
张骞表示,修复后的鎏金青铜器已完成数字化信息采集,未来巫山博物馆将打造鎏金青铜器展览,让馆藏文物“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