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地方非遗管理部门创新保护方式,举办非遗设计大赛,获得社会关注。从大赛的反响来看,不仅从社会上征集了一批创作理念,还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可谓一举两得。然而,也有一些事情不尽如人意。比如,虽然整体比赛组织得很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一些参赛项目提交的所谓文化创意作品却让人无语,不知如何评判。
人们不知道该说什么。大概有三种类型的非遗创作。一种是编号,取平时的作品,如雕刻、剪纸、刻一条黄河、剪一个村庄,编号为文化创意作品。第二类是“自恋”,一味强调自己项目的高度,往往是几米长几米宽才能做出作品,美其名曰“震撼”“突破”。第三种是抄袭,别人做口红,他也做口红;人们设计夜灯,他也设计夜灯。
什么是好的文化创意产品?理念很重要,关键是要和市场接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些非遗传传承人技艺纯熟,但有一条条线的规律,让一个常年从事工艺传承的人,可以自己做一个热门的创意项目,成功是小概率事件。原因是要获得市场认可,必须有研究市场的人。
也有人说,文化创作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价值。这也是应有的意思。问题是,如果没人关心你做的文化创意产品,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从何而来?如何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
专业的事情应该留给专业的人去做。非遗传承人在项目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然而,这不仅仅是技巧的问题,还涉及到营销、包装规划甚至运输和配送。例如,你是一个好厨师,但你可能不擅长经营餐馆。
创意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很少有单位和产品能从重围中脱颖而出。作为从业者,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开个头脑风暴会?为什么不坐下来研究市场和消费者?
冷静下来,做点什么。非遗作不需要浮夸,虚假浮夸,一个绝妙的小点子,让年轻人花几十块钱买下来放在口袋里,也不是什么小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