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文化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元宇宙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这个领域。
正如南京大学教授、原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钱志新早前在“打破——元宇宙维度墙与文化旅游”沙龙上所说,元宇宙是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它可以将虚拟与现实融为一体,通过“数字与现实共生”创造新的人类文明。或许,在目前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下,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试水的初级阶段,但可能会为文化旅游产业开辟一个新的领域。
搭建新型文旅消费场景
刚刚出道的美女艺人刘,一举成为新一代“虚拟偶像天花板”。这个被视为元宇宙“引路人”的虚拟角色,在不到30小时前就看到了自己的视频和音频发布,粉丝数量飙升至130万。这显示了“元宇宙”的热度。
另一方面,火的元宇宙正在成为文化旅游景区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的成立,到大唐不夜城与太一集团联手打造全球首个基于唐朝历史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项目3354《大唐开元》,再到世界文化旅游巨头迪士尼公司宣称将打造自己的“元宇宙”.元宇宙之风已经从资本市场吹到了文化旅游行业。
作为国家旅游科技示范园试点单位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国恐龙园加快了线上服务和线上产品,力求打破现有的旅游时空观念。常州恐龙园集团副总裁哈静表示,元宇宙是打破旅游时空概念的媒介,对于文化旅游行业来说,更像是一个主题文化的虚拟体验场所,可以帮助景区更好地将园区的主题文化扎根在用户心中,进而转化为文化产品。另一方面会激发和衍生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作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这种去中心化的商业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创造的产品属性,非常适合当下用户的消费心理。
海昌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李长霞也表示,过去文化旅游产业一直是单向生产、单向消费的供给关系,但元宇宙给了我们新的想象空间,从故事到设计、从设计到艺术、从艺术到玩家,所有的连接都是线上线下的,虚拟与现实相互联系,这也给了主题公园更多的玩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消费者将成为公园的再创造者,所有的游戏规则都将通过定制来完成。届时,公园将成为消费者向往的天堂。
哈京呼吁文化和旅游行业加快推进与建筑和落地相关的创新场景。“我们相信,在这种碰撞中,我们可以为元宇宙赋能产业的发展探索出更多新的市场机会、新的经济效益和更多的模式。”
博物馆的元宇宙时代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博物馆应该算是元宇宙最适合进入的领域之一。在文化与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元宇宙除了提供技术支持外,最重要的是搭建一个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通道,让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能够互动,进而改变人们对物我关系的认知。
今年9月,苏州寒山美术馆举办了《分身:我宇宙》艺术展,被视为元宇宙生态下中国首个美术馆级数字艺术探索展。展览试图利用互联网、VR、AR、MR、AI、NFT、游戏引擎等技术媒介,展示与现实世界并行的数字宇宙中“数字分身”的当下生态和未来处境。
元宇宙的底层架构是区块链技术,但丰富元宇宙的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合同数字证书——NFT。在NFT世界,“一切都可以象征化”。今年3月,美国艺术家迈克温克尔曼(Mike Winkel Mann)(“Beeple”)以6930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他的NFT,远超莫奈的《睡莲》。如今,NFT的大火也从国外烧到了中国。
就在两天前,在敦煌美术学院唯一艺术平台上正式发售的第一批敦煌系列作品《NFT》成功发行。不到10分钟,第一批25000册就卖完了。自此,敦煌元宇宙时代正式开始。
资深出版人、拍卖人、原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朱俊波认为,中国传统旅游离不开绘画、文学、雕塑等,NFT可以通过动画、图文、改编等方式更好地提炼这种文化。并使之成为永恒的经典。
元宇宙背后的监管空白
市场越热,越需要“冷思考”。
在元宇宙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价值伦理、虚拟空间控制等新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家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相遇时,既要关注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也要关注‘价值’本身的意义,将有序的政策监管纳入其中,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资本绑架、道德风险、立法和监管空白等。可能是每个参赛者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总是想通过比赛进入一个赛道。无论你在赛道上能跑多远,都有可能在跑的时候摔倒,也有可能在跑的时候迷了路,但我觉得总比没有进入这条赛道好得多。毕竟,只有跟上新的发展理念和趋势,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博雅旅游集团副总裁、上海研究院院长梁建军提醒,有了元宇宙,旅游规划行业的赛道规则和赛道内容将进一步丰富。但与之前相比,还将实施更严格的管控措施。
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元宇宙或许是未来的趋势,但绝不是此时文旅企业的出路。尤其是在当前的困境下,旅游企业更应该思考如何生存,而不是大刀阔斧地向元宇宙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