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相关机构合作,开展2021年艺术家驻场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本次活动以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创新为抓手,邀请具有原创和实验精神的优秀艺术家留津,在深入了解天津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民俗文化后进行创作,引导传统手工艺与当代艺术的对话,激发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创作成果将在天津展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艺术家住宅项目第一场活动中,来自广州的年轻剪纸艺术家陈芬湾,参观了杨柳青木版年画、老梅花手工制鞋技艺、风筝魏风筝这一天津的国家级代表性项目。陈芬婉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经常将中国民间剪纸与当代艺术相结合进行创作。在她看来,这次在天津参观的项目代表了三种不同形式的非遗传性遗传。“杨柳青年画从流程上组织成系统的部门,有独立的工作室进行雕版、上色和装裱,并有相应的销售渠道;老梅花是一家非常成熟的企业生产,在保留传统制造工艺的同时,也开发了很多其他商业化程度很高的产品。鸢尾在人们的印象中更接近传统的工坊式生产,保持着家族传承的格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与青年艺术家碰撞的过程中会产生更多的创作交汇点,不仅可以丰富青年创作者的艺术内涵,也有助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破圈”。陈芬婉希望自己在天津的学习考察能够以创造性转化的形式注入自己的创作,以新的视野和多元化的方式探索激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模式。
对于此次活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文表示:“在与艺术家居住方案执行者沟通的过程中,有两点触动了我们。首先,艺术家是用传统符号进行当代表达的人;二是对我们推荐项目的材料和工艺进行深入研究。这个角度只是在向传承人证明,‘守正创新’不仅是一种原则和态度,更是一种现代的工作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李治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也必须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紧密相连。我们要适应社会、市场,也要适应现在人们的生活。它应该是我们目前需要的,所以我们会做我们想做的,用传统的手段填充当代的内容。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年轻艺术家爱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他们通过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将其嫁接到自己的创作作品中,实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艺术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