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民阅读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阅读回归具有“娱乐性阅读”的烙印。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目前很多畅销书都趋于轻松愉悦。即使是严肃、经典的内容,也往往被编辑通过漫画、笑话等方式改变,然后才更容易被大多数读者接受。与此同时,为了以“精彩”和“有趣”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各种拆书节目大行其道。
学者刘清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年轻人在娱乐文化的背景下成长,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忍受没有笑声、没有刺激和没有生动的说话方式。一些媒体人也评论说,如今,许多所谓的“学习”.不是为了你克服无聊去获取新知识,而是为了迎合你“讨厌无聊”的惯性,把需要硬嚼的知识,复制成表面有趣却失去原有营养的“知识点”、“金句”、“成功学鸡汤”。这其实不是滋养,而是消耗一个人。
知识是无限的,但生命是有限的。如果说“娱乐性阅读”会影响一个人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走出“娱乐性阅读”的陷阱呢?
古今圣贤中,有许多成功的读者,他们的阅读经验自然可以借鉴。郑板桥以诗、画、书著称,他的成就与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学习和学习的方式,到目前为止,有很多闪光点,这可能是治疗“娱乐性阅读”的良药。
说到读书,《板桥自叙》里有句话:“你可以努力,可以自怒,可以直立,可以不认同习俗,可以屈身于他人,可以由浅入深,可以由卑微到崇高,可以由近及远,为了去古人的奥运区,你不能用自己的气质做任何事情。”可见,郑板桥勤于力学,独立见解,独立见解,通俗易懂,对古人真谛的直接探索,不失为自己读书学习经验的总结。
读书不可能总是轻松惬意的,真正能得到滋养的阅读往往是枯燥乏味的,需要一个人学会忍耐,投入深深的注意力。郑板桥擅长读书,第一件事就是“努力学习”,而且他不怕辛苦读书。他勤于读书,“板桥每本书都会读上千遍。在船中间,马上,在被子底下,或者吃饭的时候,忘记了匕首,或者不听客人的话,忘记了他说的话,都是默记默念。”那么努力,那么用心的学习,怎么可能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跟今天有些人读的书根本不匹配,读完就忘了,只追求享受的过程而不强调实际的结果?
读书可以找到正确的方向,不畏艰难,寻求庇护。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必须知道如何读好。“好的阅读”之一在于阅读的选择。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阅读和记忆。郑板桥曾说:“读书是最好的,读书是最坏的。眼中,心匆匆,方寸不多,又有太多的人脉,比如看着田野里的美景,路过一眼,与我何干?”在它看来,“《五经》1《廿一史》101《藏》”如果你把每一句都看完,就是书呆子。汉、魏、六朝、三唐、两宋时期的人,家家学习,都是傻子”。现在有些人热衷于看浅书,看网络信息和搞笑段子,在短视频里挥之不去。当然,他们可以从阅读经典名著和干货中获益更多。
“好读书”的第二点在于读书时学会思考。只有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轻松通读,让它对我有用,成为我知识和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自由运用,入不敷出,自得其乐。如何善于思考?很大程度上是要带着问题阅读,不懂就问。在郑板桥看来,“学习”这个词需要被拆开。学就是学,问就是问。只是学而不求,虽然读书很多,只是一个呆呆的人,永远不会开窍。“不能问,不如一问再问,不能问一个人,不如问几十个人,这样可以让你的疑惑烟消云散,你的推理也就水落石出了。”学会问自己,问别人,问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你才能真正理解,真正明白。现在很多人习惯在读书的时候吃“现成饭”,让自己的思想成为别人思想的“赛道”。这样的阅读是否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文化消化能力,强化自己的精神筋骨,恐怕要问个问号了。
读书不一定意味着努力学习,但无论如何,一味追求娱乐化的“读书”绝对不值得。很多时候,我都是在安静的阅读中努力潜心冥想,尽可能通过“输出”来吸收和固化所学。那么,即使我不能像古代学者那样出名,最起码我可以过上充实而透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