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综艺节目,恐怕很难想象这样的场景:早在《胭脂扣》年就成名多年的关,虽然没有直接和对方竞争,但会被认为和网上制作评分最低的电影毕处于同一赛制。如果不是综艺节目,人们也很难想象“拍摄现场谁说了算”、“电影的三观是否代表导演的三观”、“观众是否需要理解电影”等涵盖电影产业链不同环节的问题会被讨论得如此密集。
不可否认,腾讯视频的新真人秀《导演请指教》,一档竞争激烈的影视导演真人秀,带着争议和意见登场。然而,随着第一阶段16位导演中14部短片的登场,这部解构《一部电影的诞生》的综艺节目,真的让人看到了几个宝藏般的新导演,几部奇思妙想、初心真挚甚至个人才华的短片。
有了不可转让内容的背书,这档综艺节目的真正价值只能在——中揭示,尽可能多的浓缩样本才能观察到整个新导演的创作生态;随着综艺节目的节奏,通常以年为单位,以千万元为成本预算的电影创作,能在可控的时间和财务成本下尽可能满足观众;搭建一个具有真人秀特殊属性的平台,让现实创作链条中的各行各业的人都能牵手相遇。
一旦外界的喧嚣被拂去,在来自导演、行业、观众的“争议”或“争论”中,隐藏着许多有创意的真实命题,这些恰恰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需要厘清的创作箴言。
艺术和商业只能是二元对立吗?
在《以导演的名义》的综艺节目中,进入“赛道”的16位导演当然是节目的主角。其中有国际电影节的前沿导演曾赠、德格娜,演技精益求精、指导精益求精的吴镇宇、包贝尔、韩雪,如今还在上大学的向国强,还有学过电影但作为主持人被观众熟知的蔡康永。再加上资深导演关的惊喜加盟,《导演请指教》真的有了“导演画册”的微缩意义。
其实,“一部电影的诞生”是一个从导演的艺术走向大众的过程。负责节目的四位制片人,以及坐在现场谈论真相的百人影评团和观众,也是这个综艺节目乃至整个中国电影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各方齐聚一堂,关于节目中制作的短片乃至中国电影的讨论具有样本意义。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个可以称之为“灵魂问题”的选择:电影的艺术属性和商业属性只能是二元对立吗?这个问题在不同的语境下往往有不同的答案。
在《导演请指教》的舞台上,我们听到曾经乞求《百鸟朝凤》上市上映的制片人李放,在德格娜导演的少数民族题材短片之后,对着称赞她的影评人大喊“不要杀她”。在最新的节目中,我还看到了一个受科幻版《小时代》启发的典型问题:是不是我看不懂的文艺片?这些圈外讨论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节目本身的输出观:电影不应该是小众的狂欢,健康的市场不仅能容纳商业电影,还能始终为作者的电影保留其应有的位置。正如参与《你好,李焕英》1《唐人街探案》等电影制作的制片人陈智熙,多次重申“商业和艺术没有矛盾,必须有一部好电影能兼得”的观点。找出不同观众喜欢的“最大公分母”电影,是制片人和整个市场的需求。
“大众拍摄时代”新导演真正需要什么样的支持?
曾赠导演的短片《爱情》在第一阶段获得了迄今为止的最高分。她对《大话西游》的创造性改编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好作品堵住了人们怀疑的嘴”。制片人郝蕾激动地对会场的一个人喊道:“我们是第四名
如果时间回到试播片,有多少人会对曾赠的直言不讳持谨慎乐观甚至怀疑的态度。在试播片中,她说:“一个朋友打电话给我,问我为什么要参加这个节目。你想受欢迎吗?是的,我就是想走红,想让大家知道我是一个可以被发现的导演。”“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的作品能满足观众。”在“后流量时代”,在当下对“红”持不同冷漠态度的舆论场中,她敢于坦然说出全部真相,只是因为她所面临的生存境遇是当下新导演的困境之一。在来到《爱情》之前,曾赠的作品没有机会上映,也从来没有出现在如此广泛的观众面前。她的毕业作品《导演请指教》获得第八届FIRST青年电影节学生电影大赛——最佳故事片提名,《明月的暑期日记》获得第47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未来之光奖提名,这是她评价最好的两部作品。然而,知者只存在于圈子里。同样,宁媛媛、德格娜、汪洋也在010010的舞台上获得了认可。
节目刚宣布参与导演阵容时,很多人都有疑问:关还需要支持吗?蔡康永、韩雪、包贝尔等看似不缺资源的新人,他们缺的是什么?
随着第一阶段接近尾声,答案变得清晰。对于观众来说,这可能是第一次全面了解综艺节目幕后导演工作的全过程。对于单个导演来说,《云水》并不是一场与对方的会面。年轻导演有独特的表达方式,但在现场面对比自己更有经验的演员时,谁有真正的话语权;成熟导演的技巧是否熟悉,是否能匹配当下观众的审美偏好和时代情绪;跨界导演可以互相学习,但在现场调度时往往缺乏控制场面的能力。甚至还有意识流的“励志”创作,开机后剧本还在反复修改的情况也在节目中多次出现。这一切,不仅仅是不同来源的导演的困惑,更是他们每个人弥补的“成长空间”。换句话说,如果说曾赠的出色表现需要综艺节目的关注,那么“公拍时代”的跨界导演实在太多了,有些新人导演需要实践经验,需要与观众对话,需要在文化传承和内容创作上有意识的提升,有些有想象力的导演需要制片人用符合电影产业体系的思维去“驾驭”他们。
恐怕很难绕开更大的行业背景。学电影的蔡康永提到,在过去的两年里,“看三分钟完一部经典”俨然成了风潮,影视行业已难避免要与短视频过招。此时此刻来参加《导演请指教》,他个人希望积攒些拍短片的经验,以应对未来已来的竞争。资深如关锦鹏更是明白这种与不同时代流变交锋、碰撞的重要性,他用自己近来在大学教学的经历来表述,“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空间、自由,让年轻的他们去发挥他们最想要的东西”“我们也要了解年轻人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