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独立书店经常倒闭。他们曾经在文化圈颇有名气,但疫情爆发后,类似的新闻更多了。前不久,武汉百草园书店被永久关闭,一位导演在书店最后一天拍摄了纪录片《百草园》。书店老板还在微博上讲述了坚持经营实体书店的负担和悲伤。在自述中,店主自称是“书店病人”,虽然自嘲,却引起了不少书友的共鸣。
随着电子阅读的日益普及和网上购书折扣的频繁,经营或光顾实体书店越来越像是一种“奢侈”。所有热爱实体书店的人都坚信,书店不仅仅是一个图书交易的场所,更是一个可以给人精神熏陶的公共文化空间。虽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网上买书更便宜,但这种独特的价值几乎是实体书店生存的唯一原因。提供公共文化空间,不仅是社会需要书店的原因,也是书店存在的理由和坚守的职责。
相对于一家事业大、产业链全的连锁书店,独立书店的生活无疑更加艰难。然而,在创造公共文化空间时,那些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独立书店往往令人印象深刻。在粗糙的市场环境下,每天都有数百家店铺倒闭或新生。很难说一家书店退市关门。但在书友眼里,遗憾的是每一家有特色、有口碑的独立书店都被甩了。
书店作为一种公共文化空间,其价值不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而是直接体现在书店的具体功能上。如果书店只是把进来的好价钱的书签了字,放在书架上卖,就等于是“比网店还贵的网店”。在这一点上,每个“心不在焉”的独立书店经营者都有自己的秘密。其中,部分书店专注于特定领域,既能满足该领域读者的基本阅读需求,又能经常发现该领域冷门书籍,令读者惊喜;一些书店经常组织专题讲座和作者交流活动,广交各方朋友,使书店成为思想交汇的文化论坛。当然,公共文化空间并不总是要“举办”的。有的书店致力于通过醒目的传播效果,打磨“面值”,提升大众的阅读兴趣;有的书店把孩子当成最好的读者,尽力为亲子阅读提供更好的体验。
如果不考虑运营成本,大家都会觉得这家书店很好。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为公共文化事业做出独特贡献的书店,在现实压力面前不得不低头。在理想的市场模式下,好东西不应该卖。但书店提供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未必能让大众踊跃买单。提供公共文化空间,培育社会文化氛围,本来就是提前的,所以应该算是公用事业,往往不赚钱。因此,政府、企业等社会力量也应积极履行公共责任,对书店作为市场逻辑之外的公共文化空间给予额外支持。这不仅有利于书店行业的生存和转型,也能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好的文化体验。
政府方面,除了现行的“书店免税”等优惠政策外,探索政府与书店的合作空间,让双方的文化资源相得益彰,是一条可行之路。地方部门本身有责任组织文化活动,提高地方文化建设水平。在选择承包商时,可以考虑优秀的独立书店。在作者住处附近,有一个空间独特、价值极高的“全民阅读书店”。从地理位置上看,这家书店不占任何优势,既不在街上,也不在热门商业区。但是当地街道和区政府教育文化部门组织的很多活动都会由这家书店举办,既充分发挥了书店本身的优势,又为书店吸引了不少游客,使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地标。
在商业领域,企业也应该有所作为。近年来,许多大型综合商业实体为书店留出空间,并提供一定的折扣,鼓励书店经营者在卖书的同时组织文化活动,或发挥“公共图书馆”的作用。在功能定位上,综合业务中的书店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综合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书店的经营者得到了优惠,企业也可以把书店当成一块招牌。这种做法与其说是“受益”,不如说是“双赢”的表现。
振兴实体书店不能只是“书店患者”的一厢情愿。购书网站提供的折扣当然很好,但是如果没有物质文化空间,又有多少人会热衷于买书学习呢?在这件事上,社会各方应该共同努力,为实体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的生存找到一条路,不仅书店经营者,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将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