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综艺年度喜剧大赛中一个名叫《互联网体检》的小品在社交媒体上走红。小品虽然聚焦体检,但每一句话都直接指向互联网行业的诸多乱象:个人隐私泄露、过度广告、恶意弹出、诱导购买会员、强制下载软件、超前点播、限速下载、“惨卖”直播带货.其密集的词干、巧妙的创意和讽刺的辛辣令人震惊。
从铺天盖地的反馈来看,网友们长期以来饱受混乱之苦,以至于当这部失传已久的讽刺喜剧戳中笑点和愤怒时,对个别互联网公司积累的怨气瞬间得到了宣泄。甚至有人说:“看着看着就握拳。”
如今,以视频网站、社交软件、网盘、直播平台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刚需使得个别企业滋生出“对我不可或缺”的傲慢和自负,在扩张发展过程中完全“以我为主”,无视消费者的权利和诉求。速写反映的现象早就有了,吐槽的声音时有所闻,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恰恰是因为相关企业抱着“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消费者”的态度,愿意做睡不醒的沉睡者。
必须指出的是,乱收费、恶意广告、强制下载等问题绝不是合理的,不能因为长期的绕线而被默认为常规操作。互联网行业需要真正的“体检”,看透自身的弊病,正视消费者的疑问。
事实上,个别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播放小品《互联网体检》的视频网站是小品试图讽刺的对象之一。此前,该网站也率先声明将提前取消点播的收费模式。这种敢于正视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值得肯定。难怪小品作者要感谢网站允许他们“吃自己的饭,砸自己的锅”。
但这还不够。草图反映的行业问题应该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各类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行为,相关部门要充分研究,划清红线,消除监管盲点,用法律标准纠正行业无序发展。同时,互联网公司不能停止自查自纠,不能以竞争为由推卸责任。相反,他们应该自始至终将消费者的权利和体验放在服务升级迭代的首位。以“收割韭菜”为理所当然的企业,肯定会得到“用脚投票”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