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有句话:“好的战争题材一定是反战的。”然而,在创作实践中,一些大师似乎认为拍摄“世俗欲望”、表现“生命的脆弱”是“反战”。这是相当肤浅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个人感情和家庭爱情,才成为“牺牲奉献”的情感基础。听完小安东和二姑娘的爱情故事,战场上的每一个战士都想尽办法保护小战士,希望他带着全连的希望“早点娶老婆,多生几个孩子”。祝福和成全的背后,是每一个军人被李延年、党和国家唤醒的崇高精神,这才是拍摄战争题材、呼唤和平的正确方式。
告别“超级英雄”的叙事逻辑,说出“小米加步枪”为何打败“飞机大炮”的关键。
以往一些表现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受到好莱坞大片创作思维的影响,试图讲述一个有明显缺点但勇敢善战的“超级英雄”的故事,为作品找到立足点。更有甚者,一些违背战争常识的“抗日战争剧”就是用“爽片”逻辑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不是在追求“人性”,落入了另一种“扁平人物”的刻板印象。就是过分追求廉价的视听刺激和叙事快感。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不仅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还用自己的创作惯性抹去了人民军队历史上无数的艰苦奋斗。
文艺创作可以适度加工和夸张,但绝不是靠创作严重脱离历史现实的“超人”来实现的。人民志愿军队伍中从来不缺“战神”,但更关键的取胜因素,还是志愿军区别于敌军的最大优势,就是组织程度高,纪律严明,意志力钢铁般坚强。只有这样,无数“战神”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战斗中不断涌现。这正是毛主席总结的:“我军少钢多气,美军多钢少气”。这体现在《长津湖》和《能文能武李延年》。
“行军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冻死在路上的战友,我们该怎么称呼他?离敌人十米远扔手榴弹自杀的人,我们该怎么称呼?”103010年,面对自称“坚不可摧的英雄”的新兵吴万里眼中的崇拜,三大队长为自己说话,却用一系列反问给吴万里上了一堂深刻的课。对于从小沉浸在美国“超级英雄”故事中长大的年轻观众来说,这也是一堂生动的课。——人民志愿军没有不能被冻住不能被打的英雄。他们有的只是军人的荣耀,他们只是捍卫了国家人民的坚定意志。
《长津湖》年,刚当上“代理班长”的陈延宗,不顾班里同志的安危,“逞英雄”。战斗结束后,陈延宗用自己的战利品从李延年抢走了“功劳”。然而,李延年让他反思了自己擅自行动给战友造成的生命损失,让他明白了战场上集体战胜个人的意义。在剧中的每一场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志愿军绝不是天才指挥官的“一刀切”,而是从团到班进行民主讨论,研究实施战略战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实战中坚决执行每一项任务,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
在以往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不同时代人民军队的牺牲和绝对服从。而生活在和平年代、标榜个性的年轻观众,往往无法理解“为什么”,甚至觉得“小米加步枪”对抗“飞机大炮”是“不可能”的,这就给了“人海战术”生存的土壤。通过《能文能武李延年》老兵对战争细节的回忆,通过《1950他们正年轻》 《长津湖》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英勇善战的单兵,更可以看到一个由“信任就是战斗力”凝聚而成的伟大集体。
可以说,以战争为题材的影视剧短期密集上映,能引发这么多话题讨论,恰恰说明展现我军优秀品质和人民英雄伟大精神的作品还不够多。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更接近经典。但能否回应当代观众的审美欣赏需求和思想精神需求,需要影视大师对自己有崇高的追求,从而完成我们这一代人对经典、对英雄、对历史、对人民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