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藏珍品曾侯乙编钟自发掘以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随着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的完成,展览有序进行,稀世珍宝曾侯乙编钟也将搬进三期展厅。10月12日,相关工作启动,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前往现场实地走访。
近5吨国宝就这样动了。
战国初期,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后羿编钟。钟座长7.48米,高2.65米。总共有65个完整的编钟,分三层挂在弯曲的刻度钟架上。钟、架、钩上有铭文3755字。其精湛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学者誉为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也被称为“古代乐器之王”和“世界第八大奇迹”。
曾毅编钟的总重量接近5吨。这样的怪物会怎么移动?湖北省博物馆馆长秦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曾侯乙编钟并不是整体成型的,而是采用了古代传统的榫卯结构,每个钟单独挂在钟架上,层层组合。博物馆决定通过拆卸和重新组装来移动它。然而,这些铃铛的大小不一,最大的重达200多公斤,最小的重达2公斤以上。而且钟架上有很多挂钩,组合结构既复杂又精致,拆卸和搬运都很困难。为此,博物馆经过反复观察研究,精心制定了详细的方案,决定采用分层拆除的方法,先拆除上层钟昀呈,再拆除中层地板,最后拆除底层时钟,确保整体稳定。
秦方说,为确保文物安全,博物馆专门设立了第三展厅文物搬运、第二展厅展览、第二展厅展览拆解项目,最终选定了一家有资质、有经验的专业公司从事文物艺术珍品的搬运。博物馆还组织有编钟拆装经验的老员工,对员工进行培训,重点讲解曾侯乙编钟的结构、编钟与钟框的连接方式等注意事项。
记者看到,搬迁现场流程严谨,操作规范。当日上午8时30分左右,工作人员进入现场后,首先在地面铺设了厚厚的垫子。后来,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戴上专业手套,小心翼翼地从钟表架上取下个别钟表和挂钩,牢牢地放在坐垫上。每个部分都按顺序编号,整齐地摆放在现场。下午,所有的三层钟都被拆除了。12日,博物馆计划对拆除的编钟进行再次维护,然后放入专门为文物制作的小袋中,并逐一运送到新博物馆的展厅,然后上架安装。整个过程预计需要几天时间。
据介绍,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木磬座历经2400多年已失去承载能力,目前的松木复制品已使用14年。在这次搬新家的过程中,博物馆重新复制了一套曾侯乙编钟,其表面采用传统的绘画技术制作,内部采用更加稳固的钢梁制作。
搬到新房子后。
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展示。
后羿编钟具有重大的考古、音乐和科学价值,是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典型代表,也代表了轴心时代人类文明的辉煌成就。“曾侯乙编钟的移动是三期扩建工程展览中的标志性事件。”导演秦方说。
秦方说,这是曾侯乙第四次搬钟,距离上次已经14年了。搬新家后,曾侯乙的编钟会放在展厅中央,展厅从上往下开放。空间布局将尽量体现宏伟的特点
秦方透露,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博物馆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1万平方米,新博物馆将增加一些新展览。除展外,还将举办曾、勾践、梁及古代书画等展览,以及新推出的楚国800年展,汇聚了博物馆几十年考古科研成果的精华。目前,展览安排仍在有序紧张进行中,新馆预计本月底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