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的所有创业过程,都得益于我们从版权的角度重新认识数字世界。”近日,在第三届成都数字版权产业博览会上,APP创始人罗振宇表达了上述感叹。
毫无疑问,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数字经济吞没了。我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我们的想法,我们看到的画面,以及一些我们可以掌握的东西。还可以随时获得各种文学作品、科学发现和生活常识。对很多人来说,没有数字化,就没有便捷的生活,也很难移动。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版权。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相关数据,2019年全球数字版权管理市场规模已达85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146亿美元。数字版权管理市场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视频、电影、软件、应用、游戏、电视等。所有这些都涉及到涵盖所有领域的用户,包括个人电脑、手机、电视等。
程琦/第三届成都数字版权博览会图片。
发展和管理
21世纪,由于互联网和数字化,我们的生活被信息技术重构。
在第三届成都数字版权产业博览会上,记者注意到,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版权产业包括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广告设计、音乐动漫等。有着非常明显的向网络迁移的趋势。
从数据来看,据《中国网络版权产业发展报告(2020)》显示,网络版权产业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达到11847.3亿元,同比增长23.6%。其中,用户支付规模接近5659.2亿元,同比增长27.3%。
“网络版权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尤其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广度和深度上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中国共产党版权管理局宣传处处长于次科说。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内容消费市场,数字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异常活跃。通常,在信息社会的新媒体条件下,一个创意会催生商业业态的奇迹。“中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新技术的推广、版权保护的加强和内容消费的升级。”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常务副会长敖然说。
敖然认为,由于数字技术的不断迭代,产业形态日新月异,版权关系多样复杂,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数字版权的生态治理问题。究其原因,是版权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原有的生态治理模式无法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
“版权侵权事件频发,内容缺乏创新,用户消费观念和习惯的改变,都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要解决深层次的版权问题,必须加强数字版权生态系统的治理。”敖然说。
目前,版权资源在不同赛道、不同圈层之间的传播和交易,推动了无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案例,给管理部门和从业者的观念转变和信息更新带来了挑战和压力。
9月28日,国家版权局发布“王剑2021”专项行动阶段性成果,重点整治短视频、网络直播、体育赛事、在线教育等领域侵权盗版问题。
国家版权局局长于次科指出,将进一步探索建立适合互联网特点的授权机制,着力改变网络环境下作品授权难、使用难的局面,推动海量作品在网络上的授权和使用,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企业切实履行授权义务
“我从事出版工作40多年,在版权保护方面,我始终秉持一个基本准则,‘未经许可不得使用’。如果创意产业都遵循这个规律,谁来做衍生,谁来做服务,谁来增值,谁来做市场,谁来做渠道,谁来让中国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中国数字版权产业联盟高级顾问秦王直接针对版权保护和确认的痛点提问。“整合以来,必然有新模式、新机制、新业态。”
VJshi是一个原创视频素材交易平台。视频创作者和需求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连接视频素材。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视频的确认和保护。为此,他们成立了版权中心,并为每一部作品提供免费的版权押金服务,并通过区块链的新技术确认和保护视频版权。
新技术给版权保护和确认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腾讯云区块链项目的秦青最近一直在研究数字版权保护。“实物的版权非常完整。现实世界中的侵权往往发生在高价值的作品中,比如蒙娜丽莎的一幅画,这种情况很少见。在虚拟世界中,边际生产成本为零,由于数字世界的复制成本为零,所以产生了大量的侵权内容,使得任何文档都可以很容易地随意复制出来。在我看来,问题的本质是在虚拟世界中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解决。”
秦青认为,在生产力进步或数字范式转变的情况下,将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确保,例如,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保护。
近日,咪咕音乐正在研究如何在云演艺中加入区块链技术,确保云演艺内容的版权。“云演艺有长视频和短视频,
直播、点播和更多应用,只有基于版权保护商业模式才能闭环,如果没有版权保护,商业模式就无从谈起。”咪咕音乐高级副总经理袁敏说。“NFT为什么这么火,因为它的唯一性和稀缺性,而且不可分割,所以收藏品和数字产品进行确权时,提供了保证数字产品稀缺性可能性的同时杜绝盗版的可能性。”从事区块链研究的清华大学信息学院助理研究员姚苏说。
“构建以版权为核心的数字文化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透明网络,是建立价值体系实现版权价值最大化很好的机制。我们要建立一个透明的可信网络,不是简单的版权区块链,是由治理体系、基础服务体系和价值交换体系以及社会监督体系构成的一个更加透明、更加公正的服务。”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数字内容技术与服务研究中心主任张树武说。
第三届成都数字版权博览会 成琪/摄
运营和交易
数字版权产业,不仅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其经济比重也很大。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顾问邓玉华认为,版权一旦确权,就要去运用,要释放它的市场价值,真正把它变成一个经济利益,从一个良性循环来推动新的创造和作品出来。“很多中国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了以IP作品为核心的发展能力和经营能力,但如何能够建立一个平衡的价值交换链条,可能是现在很多公司或产业界考虑的方向和内容。”
对此,王勤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版权在有效技术保护的支撑下,有效的管理与服务如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如何给它赋能,如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是我们更加关心的事。”
到底是知识付费还是知识服务?罗振宇一直在思考,直接面对用户付费生产版权产品,它的生命力到底何在?它是一个短暂的现象,还是能够长久持续的事情?
“版权内容,我们狭隘的理解就是拥有某种权,这种权在市场中交易,可以确切地知道我服务了哪个用户。对用户本身负责,是修正我们的‘刀’。请注意我用的词是‘刀’,用户买单不买单,买单之后用得好不好,学完之后有没有收获,他的意见反馈就像雕塑刀一样,把我们一点一点的修正。我们是在接受严格的用户对我们的即时反馈,这是我们这一行最大的特点。”罗振宇说。
在罗振宇看来,融合共识的价值,也是版权产品的价值,是直接服务用户,搞清楚自己那把雕刻刀的产品价值。
“我们一直坚信倡导创新文化、着力保护创作、大力推动创造运用是社会的需要,是企业的需要,也是全体人民的需要,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兴盛的应有之义。”王勤说。
诚然,只有重视版权产业数字化趋势,立足于内容、技术和商业的融合,才能推进版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