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四届全运会上,一群来自上海代表团的年轻人脱颖而出。这些代表未来上海速度、高度、实力的年轻人,令人印象深刻。
基础大项新人辈出
在全运会上,19岁的陆不负众望,跳出1米92夺得金牌,将个人最好成绩提高了2厘米,创造了中国近7年来该项目的最好成绩。无独有偶,19岁以下的小将秦伟博首次参加全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并以13秒72的成绩创下个人最好成绩。
年轻的宋佳元成为了巩的接班人,今年连续投掷19米以上,成为了铅球未来最受期待的球员。
在游泳池里,17岁的蛙泳小将唐倩婷在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比赛中发挥出色,为自己夺得全运会首枚金牌。在此之前,唐倩婷分别获得了女子100米蛙泳银牌和女子200米蛙泳铜牌,并在首次参加全运会时包揽了所有“金、银、铜”奖牌。
田径、游泳作为基础运动,遵循传统体校的训练模式。目前,上海共有37所体校,其中20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9所为重点基地。
学校里走出的冠军
贾以84米54的成绩获得全运会首枚金牌,并打破全运会男子标枪项目纪录。就读于行知中学,参加区专业队训练,贾是体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生动诠释。
9月10日,全运会女子U18决赛,上海小“玫瑰”战胜浙江,成功卫冕。在这支队伍中,有10名来自普陀女足的姑娘。女足决赛,国奥队对阵上海队。在奥林匹克队中,有五名来自上海的球员,所以这场“上海德比”的双方都是赢家。
1993年,普陀区开始推进体教结合,探索女子足球项目青少年训练体系。截至目前,除了金沙江路小学、梅陇中学、曹杨二中外,普陀区还探索发展了许多新的布局学校,在全区范围内推广足球青训“一站式”布局。多年来,普陀区教育和体育都携手探索后备人才培养,不断成为竞技体育金字塔的塔底。
新兴项目百花齐放
岩壁上的精灵,霹雳舞池里的舞者,全运会的新赛事,都充满了青春的气息。
14岁的杨在U16组获得男子攀岩冬季两项(攀爬和难度)冠军。同样14岁的朱新文获得女子攀岩冬季两项银牌。两个少年都来自东莞攀岩俱乐部。去年,上海市体育局入选首批35个“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社会培养基地”,探索吸收社会力量做培养增量,打造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杨、朱新文所在的俱乐部就是其中之一。
全运会霹雳舞第一枚金牌属于上海选手王文禄。2010年开始在虹口卡斯特街舞俱乐部练习,那里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霹雳舞被巴黎奥运会“选中”,这让王文禄有机会登上全运会的舞台。
胡晓晓、马术沈申达、霹雳舞王文禄、尚晓宇、攀岩杨李浩……在今年的全运会上,攀岩、霹雳舞、空手道、马术、乒乓球、帆船共11枚金牌全部由社会力量贡献,占上海金牌总数的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