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发布了两项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指导意见。两种意见都提出了提高考生文化成绩,扭转“重专业轻文化”倾向的要求。
艺术类招生考试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是我国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选拔专门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近年来,这两种考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被广泛诟病的问题。
一是功利应用问题突出。由于艺考招生对文化成绩的要求明显低于普通考生,高水平运动队的录取往往会降低200%到300%,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很多考生和家长把这两项考试当成了“去南方最短的路”,不管有没有特长,有没有兴趣,都蜂拥报考。这样不仅阻断了真正专业人士的机会,还导致就业率降低,实际上是对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第二,考试的公平性和规范性有待加强。近年来,各地出现了“暗箱操作”、“违规考试”等事件,虽然少,但影响恶劣。三是娱乐化倾向明显。每年都有一些艺人受到媒体和粉丝的热情追捧,客观上影响了考试和专业评价的严肃性。
此次,国家有关部门从提高考生文化成绩要求、提高报考门槛、严格控制现场考试规模等多方面出台政策措施,对于扭转“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减少“投机性报考”的虚火,遏制考试违规冲动,促进艺术类考试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回归本质,具有深远意义。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天赋。在全国棋局高考制度下,为了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科学选材,追求高考公平公正,特安排专项考试。对于四处奔波、无视文化成果、违纪作弊等问题。在专项考试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追求公平正义也是如此。
改革不是对过去政策措施的否定,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政策的初衷。只有筑牢公平正义的根基,才能选拔出既有专业特长又有文化素养的创造性人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这个意义上说,因材施教和公平正义,实际上是艺术考试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实施中的辩证统一关系,只有兼顾两者的有机方面,才能同时实现。
高考制度涉及千家万户,牵动着整个社会的神经。高考制度的每一次小改革都不是小事。预计招考改革将会实施并取得成效,通过更严格、更规范的考试制度选拔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让每一个年轻人求知若渴、奋发向上、经济上有用的梦想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