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两年之内,“剧本杀”已经发展成为最时尚的线下娱乐项目。周末拉人“上车”,在微信上开一套“剧本杀”,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消费业态,目前国内“剧本杀”线下门店超过4.5万家,今年新增相关企业5000余家;研究机构预测,今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70亿元,消费规模有望接近1000万。在魅力的背后,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些黑暗的“B面”,比如恐怖血腥的剧本,场馆隐患众多,监管盲点。其中,以“恐怖”“暴力”“灵异”为噱头,歪曲历史事实,宣扬负面价值观的剧本更是混乱不堪的“重灾区”。近期,“剧情引导饮酒过量送医院急救”、“青少年沉迷剧本杀人诱发精神疾病”、“玩恐怖吓出后遗症”等负面事件时有发生。作为娱乐市场的新项目,一些初期的混乱或许难以避免,但如果我们不顾价值取向一味追求无序的利益扩张,必然会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剧本杀”的灰色敏感区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上海市公安局已采取措施整治“剧本杀”等新增经营场所,11家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相关场所已关闭整改。另一方面,上海相关行业协会也着手建立“剧本杀”行业标准,规范操作。运营整改后,是时候从剧本内容源头遏制不正之风了,绝不让“重口味”的不正之风带走“剧本杀”!
《剧本杀》原本是一款围绕剧本的桌面推理游戏。玩家手里有一个剧本,按照上面的角色提示,完成主故事的推广,尽最大努力找到真正的凶手或者隐藏身份。但随着受众逐渐从原来的推理爱好者扩大到普通大众,“剧本杀”逐渐细分为“喜剧型”、“情感型”和“恐怖型”三种类型,以满足对推理不感兴趣、只想趁早尝试、追求潮流的普通玩家。
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让上游创作者看到了商机,但创作者良莠不齐,使得“剧本杀”的内容逐渐流浪。一些无良创作者没有时间潜心设计推理和烧脑的细节,于是依靠恐怖、灵异、热血等元素拼凑故事。为了让玩家有代入感,提高“剧本杀”的消费价格,一些店铺根据这些恐怖故事推出了“真人剧本杀”。光是这些场景的安排就改变了“剧本杀”的味道。原始的推理头脑风暴吹进了宣扬恐怖和灵异的“妖风”。墓地周围的一个“剧本杀”是进入房间时的一个“群葬岗”:天花板用碎白布条装饰;蜘蛛网密布,法术被石墙覆盖,墓地里的尸体横着。除了看剧本的房间里的灯,其他地方都是黑的,所以玩家不仅要在摸索中完成寻找证据,还要提防突然跳出来的“鬼”。店主们竭尽全力营造恐怖气氛。翻看时下流行的剧本名称“剧本杀”“顾”“魂”“灵”“鬼”成为高频词。更别说社交平台搜索“失眠”“吓哭”等关键词,还有无数跳出“剧本”扼杀消费者的投诉和反馈。面对这种情况,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还是无法应对,更别说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人了。
特别是要警惕混合“剧本杀”市场中历史观和价值观的严重偏差和错误。在一场以南宋历史为背景的“剧本杀”中,用“忠义报国”刺伤岳飞的是秦桧,连名篇《满江红》也被歪曲成秦桧的创作。年的抗金战争
曾经,“剧本杀人”与推理文学关系密切,重推理轻谋杀,通过案例警醒世人,而不是一味揭露人性的阴暗面。在“剧本杀”圈里,也有不少爱国又含泪的红色剧本深受好评。然而,目前一些“剧本杀”已经偏离了娱乐项目健康发展的轨道。如果任由劣币驱逐良币,诱导玩家追求刺激,长期沉浸其中,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很难不失去价值取向,对观众造成精神上的侵蚀。
“剧本杀”市场产业链覆盖面广,从价值导向到门店安全运营的全过程监管是新发展阶段的新课题。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内容生产源头,多部门打“组合拳”是生态治理的关键。有一些阻碍,有一些重拳,有一些引导和扶持,让我们既能照顾好新业态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又能以剧本“扼杀”原本休闲娱乐的特色,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崇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历史价值观的文化场域。